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7|回复: 8

[诗人专访] 《当代微型诗家之石上清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9 0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简介:王明华, 男 ,汉族,1963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浙江省东阳市人,中共党员,乡镇事业单位干部。现为中国小诗协会理事,《中国小诗》编辑。

在中学开始写诗,一直坚持着喜欢涂涂写写,以文字分行的形式,记录心情,记录感想。尽管写了一堆又一堆,却都是写着玩,写到哪,丢到哪,从没想过发表。

2009年11月开始接触微型诗,终于在网络发表诗作,并一直坚持不断。至今,已有百余首诗作在《中国微型诗纸刊》、《中国小诗》、《中国微型诗萃》、《当代微型诗500首点评》、《网络微型诗300首》、《诗的又一行脚印》入选以及在当地报刊发表。著有个人诗集《一片树叶,想飞》。

    诗观:诗歌来自生活,贴近生活。诗歌应该是思想,艺术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思念

夕阳斜进晚霞
塔影斜进暮色

炊烟袅袅 斜向山外



巫逖(澳大利亚):三行诗,三行佳丽。这一首,绝对醉人,绝对迷死人。
我曾说过,三行诗中有一字、一词、一行与众不同的佳丽就圈定江山。现在看来你是一首“斜   向山外”的江南。

在激动之下,夕阳当背回我的国家,收藏我的“巫逖文学馆”内并列精华。


荒漠

风,还在干吼
渴死的沙
再也流不出泪



亚夫:有一种诗,它接近真理,哲学家坐在小板凳上捋着胡须;有一种诗,瞪大座右铭的眼睛,激怒了更多的奋进之士;有一种诗,裸身穿上箴言和咒语的外衣,在它的两腿之间,呼噜着上帝和和众神的呓语;有一种诗,切入魂魄,直透骨髓,然后,从骨缝里挤出,山山水水,以及阳光无力照耀的领地。它直白若匕首,扎下去不见伤口,拔出来没有鲜血,一丝隐隐的痛,黯然着黄昏的终生。





黑夜


夜黑 可以将一切掩盖
而一切
依  然  存  在


王图忠:这是一首寓意不言自明的微型诗佳作!黑夜的意象谁都明了;夜黑,魔术师般神奇。你伸不见五指,一切似乎都消失得干干净净。。。然而黎明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好日子

春色 笑着笑着 就肥了
秋天 说着说着 就瘦了
难怪冬 醉着 不肯  醒


赖杨刚:拟人的手法、排比的结构、鼓点式的节奏、口语化的句子,把这首诗,布置得极为喜庆。快乐、活泼、热情的诗意,令读者美啦美啦美啦、醉啦醉啦醉啦。豆芽菜的身段丰满了,水桶腰也瘦下去了,痛快喝酒,轻松说笑,每个人都心想事成,诸事皆宜。好日子就是好啊,幸福得天天令人难忘!


青梅


酸 丰满的酸

村姑一样的

初恋


赖杨刚:这首诗,很妙,妙在诗歌技巧所呈现出来的美学光芒,足以读者目炫神迷。全诗的句式结构很独特,没有一个动词性谓语,但一点都不显得死气沉沉,反而洋荡着青春的活力,呈现出舞蹈的神韵。通感也用得极好,诗人把味觉的“酸”同视觉的“丰满”整合在一起,从而把村姑的神情与青梅的形态二合一,构成了天人合一的意境。比喻的创造性使用,也是亮点之一,初恋是主体,村姑是喻体,以偏正词组来实施比喻的修辞功能,这样的形式,很新鲜,拓宽了读者进行二次创作的空间。分析完这首诗,我得出一个结论:技巧也是诗歌的致命性要素,有时形式的美学价值比思想内容更重要更关键,足以决定一首诗的生死。' d$ ~0 M# W) k6 ]/ J9 M9 Q

对弈

山 对面而坐

静观风起云涌

把一粒太阳 推来推去



亚夫:“意愈浅愈深,词愈近逾远”。

    一首小诗里包罗乾坤,错落黑白,要的是真性情,大境界,非喁喁娇柔者所能为也!此诗如刀劈斧凿,而大刀无痕;若雷砌冰雕,而大音稀声。砰砰然,烈烈然,轰轰然,飘飘然,淡淡然,寂寂然,譬如阴阳之对垒,万化之归一,不与天地争也!

    “山 对面而坐”。我之大对天之大也!静观风云涌者,寂然中见辽阔,任由心象驰骋,而非心力不逮也。推来推去,自然之造化也!

    诗者,心神合一,不可外求。



早晨



阳光拐入窗帘

高楼上

一串鸟鸣 刷新蓝


赖杨刚:久雨天晴,撩开窗帘进放阳光,房间就一片明亮。举目望去,高楼之上,有鸟儿飞过,清脆的鸣叫,让天空显得更高更蓝。诗人善于通过切换和营建镜头,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阳光拐入窗帘”是近距离的特写镜头,“高楼上”是背景式中距离镜头,“一串鸟鸣 刷新蓝天”是小镜大镜头的互相嵌合。这些远中近、大小镜头的串接和组合,刷新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刷新沉闷的情绪。
    城市山林: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光拐进窗帘,带来的是一片光明和温暖,心情也和这阳光一样晴朗起来。抬头仰望蓝天,却听见一串鸟鸣,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如此相得益彰。刷新的蓝天有白云在飞翔,有鸟儿在歌唱,让人惊叹生活的美好。作者美好的心境反衬出城市环保的重要,告诉我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不要忘记与人类同处一片蓝天的动物和生物,这首现代诗其意境深厚,诗歌的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而如此美好的生活正是人人所向往和希望的,更加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元宵


灶边  母亲在点名
一颗颗汤圆
围着思念打转



赖杨刚:元宵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向征家庭团圆之意。逢年过节,一家子围在灶边,舀母亲煮的元宵,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再现了一家人吃元宵的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城市
      

高楼 捂住蓝天
阳光短了三尺

   赖杨刚:楼房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蓝天在市民的眼中,变成碎碎的小布丁,而阳光也被高楼遮挡,只留下灰白不堪的阴影。动词“捂”和“短”是理解此诗的关键,准确地刻画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唱响了一曲城市化的悲歌。



夜班回家         



踏雪而归
月光不冷 门一开
春天 窝个满怀


漪澜:现在是冬天,老兄。好冷好冷的,每天上班的时候俺都不愿意出门。下班的时候拿口罩围巾手套武装好自己,骑上电车噌地就拐啊拐地朝家里开奔了。路上北风那个吹哦,冷。手指头那个凉哟,冷。脚丫子不能在车上乱动,骑个电车能不老实吗?路口出事的那么多。。。
踏雪而归是没能体会得了,月光不冷的温馨浪漫感觉也是没能及得上老兄的超感应。不过,这回家家门一开,春天窝个满怀,俺是每天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尤其一敲门,或者是开门声伴着老妈那心疼闺女的说话声响起,或者是儿子连跑带跳地喊着妈,眨眼功夫门就开了,笑脸也出来了,俺这颗心哦,也跟着小娃儿这跑这跳,一起乐颠颠的。这感觉,用春天来表达,真是太棒了太妥帖了。
  很有生活气息的一首。其实踏雪而归也是一个铺垫。生活很累人的,夜班回家踏雪而归,未必就是真的踏雪而归,他只是在说为了家的辛苦。皑皑白雪也好,猎猎寒风也罢,即便是夏日暴雨,就算再怎么不好的天气,再怎么不好的境遇,为了这个家,我们都必须去拼去闯。月光不冷,是一种心情。春天窝个满怀更是一种心情。无论在外面是什么样的状况,心里只要有家,就是温暖的。因为家里永远都会有等待自己的人。

天上人间:这冬天,月光不冷。冷,风口浪尖。冷,难以月圆。冷,那双快快回家的眼。当门打开,眼前的热腾,一碗面冒着青烟,一锅汤残存鱼儿,一碟小菜辣在心头。好个吻醒,在初梦时分。好歌飞去,在那个湿漉漉的枕边。喃喃私语好个秋。这样的冬天,一叶轻舟漫过,还愁没有春吗?真所谓:幽幽春梦随云来,飞花片片醉落窗花。世间痴情,为哪桩?北风啸,门自开,百花展,春来到。就在那小小的屋檐、镜前、鸳鸯枕边。
    城市山林:回家的感觉总是让人欣喜而美好的,当劳累了一天的躯体和灵魂行走在雪地里时,因为前方有家的召唤,有亲人的期盼,自然也感觉不到月光的清冷。当轻轻摁响门铃,门就立刻打开,撞进怀里的是爱人不眠的眼睛和关切的眼神,你能不说那不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吗?亲情永远是写不完的话题,也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因为有爱,这个冬天不太冷。

                  



相思

月光绊倒了黑夜
一只青蛙在荷叶上静坐
空中 有雁轻轻飞过



亚夫:以“无情”写相思,笔触空空,却于奇妙的幻境中尽显禅机。



断桥残雪



最后一壶冰心融进西湖
油纸伞下 开始
蝴蝶飞花



云水流烟:残雪不残,轮回美呢。

赖杨刚:这首诗,相当时尚。意境好;蝴蝶飞花生动地描状了春天的景象,让人想入非非。诗语新鲜:一壶冰心。

亚夫:字字虚,句句虚,却字字句句都勾魂。

    天上人间:最后一壶落入湖心?冰心一片情!西湖纯清起来。舞动最后一支舞曲:贝多芬的小夜曲。皎洁的月光下,满天星星舞动,空旷的山野回气涤荡。亲,断桥上,梁山伯与白娘子彩蝶双双,许仙与朱丽叶一柄纸伞,罗密欧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仲夏夜之梦,穿梭。穿梭在莎士比亚的鼻尖。游离于灰姑娘的鞋尖。154首十四行诗中,淘金浪莎。白马王子浮出水面。哈姆雷特精灵时代的灵魂。余欢在下,翩翩,翩翩。莎翁的笔下,两朵青莲。水灵灵。


窗花



好想飘出窗外
与满园桃花 一样





胡言 :语言灵巧、生动,趣味嫣然!

杨胜利:新时期的红杏,对自由的渴望。

赖杨刚:此诗的承转起合相当合乎逻辑,读来顺畅,没有“隔”感。这样顺的诗,如果没有诗眼,整首诗就会彻底失败,沦为口水。“春”就是诗眼,用得神妙,让全诗活起来,风舞九天。

天上人间:好想啊,好想。春的一种期盼。春,总让人心旷神怡,百看不厌,百里浓香总相宜。春,在人们的心里,是一个梦。轮回千年,百转回荡。春,在人们的眼里,抑或四大美女:忧愁善感的西施姑娘;悲情出塞的昭君;妩媚万分的貂蝉美女;飘柔丰满的杨贵妃。闭花羞月。沉鱼落雁。千年传佳。万年飘香。冬天。飘。桃花般的心情,真所谓,桃花岛上仙人会,不是春来亦是春。满目春光,乍泄千山万水。

城市山林:窗花是美的,但毕竟是人工雕刻的,满园的桃花 也是美的,却真实而动人。在真的面前,一切假的都黯然失色。强烈的对比与冲突,告知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自然才是真善美。面对春天怒放的桃花 ,窗花也有了飞一样的感觉,珍爱自然,保护自然,是你我乃至子孙后代的责任。诗句虽然简洁,却寓意深刻,让人回味。



迎娶


轿夫抬回一罐蜜
每天蘸一点
一辈子  甜



斩尾蜥:说起抬轿迎亲 这习俗应该不是当代的事情  那么  封建社会婚轿 也应算是正门正户 在没掀开盖头之前 新娘子啥样男方应该是不知道的 具体抬回来啥样个女人 说不准 所以 不在于甜还是不甜 轿子抬来一罐蜜: 是指 都说女人是花 花蜜是女人的魅力 不管抬回的是啥花 移植回来好产蜜 也就是说等于抬回一罐蜜 。
  每天蘸一点:这就说明 女人过了门之后 男人发现 女人花的功效  活血 健身 利肝 安眠 润肠 还可以提取精华合成结晶 这就证明了 有了女人这服百效良药 这样的日子就轻松多了 有时也会物极必反 吃多了蜜 就会感觉淡而无味 或者有时还会感觉苦涩 但俗话说 良药苦口嘛 还是应该定时服用 无大病 度日也安然 。
  一辈子 甜: 毕竟是花嘛 有时也会有蝶蜂来打扰 这也令花匠有些烦恼  天天蹲守 好在大都是捕风捉影的 所以 就想了个好办法 把花藏植于花棚里 就这样 花匠和蜂花打了一辈子交道 苦也安然乐也安然 老了老了 闲暇自问一声 这辈子 甜吗?
    静玥:谁都知道迎娶新娘是男人这一生最大最幸福的事情。用传统的方式 轿夫抬回一罐蜜。把幸福的美大喜的日子用蜜来比喻,恰如其分。一个动词“抬”字用的极佳。把自己一辈子的幸福自己最挚爱的人放在手心上生怕伤害到她。高高的抬起。一看作者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男人。对妻子是十分珍爱有加。用行动证明一切!  每天蘸一点    就是每一天多给另一半一点点爱。一辈子甜,那将收到的回报就是幸福一辈子的感受。这也是男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这是有智慧好男人领悟到的生活真谛。对妻子的好是最明智的做法,会受用无穷的。往远处说,一家幸福和谐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安定幸福。作品整体看起来就很打动人内心,甜甜的,给读者很美的感受!


水乡晚韵


长橹摇碎夕阳
一声渔歌 唱亮
两岸灯
   

喻舜文:长橹、夕阳、渔歌、灯,看得出这是一幅典型的水乡晚景图。一个“摇碎”,一个“唱亮”,看似无理,实则有趣。宋代诗人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笔者认为就是对这首小诗的一个最好注脚。

花香淡淡

忘了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笑的
来不及问春风 江南就
匆匆绿了

    喻舜文:春天和冬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但冬天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春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有谁能说得清呢?大自然是神奇的,春天和冬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巧妙的对接,一切在意料之中,又出乎于意料之外。清泉是个大老爷们儿,却用拟人的手法化大为小,让一个满怀嗔怪、惊喜之情的小可爱形象呼之欲出,不能不让人拍案。

收工

拎几颗星星 回家
点亮三行文字 煮一壶
陈年乡愁

喻舜文:务工可以上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在已成了一种潮流,务工可以谋生,也可以发家致富,但务工的艰辛只有务工的人心里最清楚:“拎同颗星星  回家”,劳动的繁重可想而知,而“陈年乡愁”又无时无刻不在缠绕和折磨着他们。在大多数诗人都认为“生活在别处”而沉缅在“小我”的圈子里用诗歌自慰的时候,作者能入木三分地展示当下的生活,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担当和道义。我喜欢这种有生活质感和充满泥土气息的诗歌。

单身宿舍

星透半扇窗
寂寞叠满双人床
远山 一片朦胧

喻舜文:这首诗妙在构思上。读了第一句,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但当读了第二句后,随着心头的谜团解开,我们自然会会心一笑。我想,这应该就是悬念的魅力了。如果仅止于此,这首诗也算不上出奇,妙就妙在第三句“远山  一片朦胧”,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韵味无穷,那朦胧一片的:是回忆?还是依恋?是追求?还是向往?这一切全由作为读者的你和我自由发挥。好的诗歌总是古灵精怪的,往往让我们欲罢不能。作者深谙此道,他的职责就是把我们引入迷宫,自己则到一边吃烟喝茶聊天消遣去了,至于你在里面怎样折腾,他才没那闲功夫来管你!顺便再说一句,这首诗的第一句古典,后两句现代,语感不太统一,如果能改进的话,不说是十全十美,至少也算得上大全大美了。

那朵雪花

一个扑面 轻轻
轻出一朵湿漉漉的


    天上人间:三个轻,让这朵美丽的雪花幻化成梅。不由想起曾经学写过第一首575汉俳诗,就是梅:似飘雪缠绵/如瓣儿片片飞扬/轻柔上云端。我喜欢梅,就在于:她在丛中笑的坚强,她独有一副铁骨铮铮,她迎着风寒,让世人在冬天里,看到那唯一的光环。梅花喜欢漫天雪,犹有花枝俏。冬天的一片萧瑟,点点梅花,给我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你会感受到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作者的词字,就像他本人的名字那样,像一股清泉流过,又像石上的清澈潺潺。轻轻的,轻轻的,在一个扑面的冬天,就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会在这里,与轻出的那朵湿漉漉的梅,撞个满怀。也许,她,就是你想拥有的,也许是你的曾经的曾经,也许只是一些美好的回忆的残存。热爱大自然吧,那些美好的,值得回忆和追随,乃至留存到永远。梅--也是我的最爱。

    城市山林:三个轻字重叠出了雪花之轻盈,雪花之浪漫。雪花,无疑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与她的扑面,自然是激情的,湿润的。然更加神奇的是竟然轻出一朵湿漉漉的梅!有了梅的芳香、梅的娇艳、梅的红润,再冷的冬天也不会让人退缩。一次雪花的浪漫邂逅,便结出一朵梅的芬芳,这份情和爱,惊天动地,诗人的浪漫情怀也昭然若揭。



母 爱(组诗)

怀孕


怀揣酝酿中的腹稿
小心翼翼 掰着手指
等候庄严发表

分娩

一声响亮的啼叫
化作最美的微笑
撕心的阵痛 瞬间抵消

哺乳

享受允吸的满足
少女的羞涩
从此成为故事

催眠

惜惜皇皇 惜惜皇皇
轻摇怀抱中的梦想
托举 一轮朝阳

领步

忍心放手
揪心摇摆中的磕碰
弯腰 一次次扶正踉跄的脚步

缝补

牵丝丝缕缕
将无限关怀 密密连
包裹一片真心

点心

将真情煮透
守着灯花
等儿女叩响门铃


牵挂

放飞 长大的鸟
孤守空巢
遥望 那一片星海

弥留

在生命的最后
微弱的心跳 依然
牵动儿女的血脉



半半(台湾):女性一生最灿烂的时光,都在这一组《母爱》里了。诗人把最让人难忘、最动人的母爱,做最真挚诚恳阐述,从怀孕、分娩等生育的爱,到哺乳、催眠、领步、缝补等等养育的一片真心,甚至到那生命最后一刻的依然惦念,一首一首重现在读者眼前。组诗编辑严谨,每一首诗都写得十分平易实在,不浮夸虚饰,而却动人心弦。





   





《泉声咽危石》——我读石上清泉

                  大鹏瞰海


能够解读石上清泉的作品,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小而言之,是因为个人。直言不讳地讲,我几乎没读过石上清泉的作品。现在,突然看到这么多精美的微诗,真令人喜出望外。就像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中所说的那样:



仿佛我乞讨寻常施舍,

一位陌生人把一个王国

塞进我惊讶的手里,

而我,站着,不知所措—

仿佛我询问,东方

是否有一个给我的早晨—

它竟提起紫红水闸,

用黎明把我冲击成齑粉!



在下是一个做事“讲究”的人,品完了人家的诗而一言不发,不是我的风格。所以,就算是“苏批三国”吧,也得像模像样地“批”上一番!大而言之,是因为小诗网。

在我看来,石上清泉的微诗创作,绝非一个孤立的现象,它的优长与欠缺,正是小诗网上许多微诗——包括一些备受推重的微诗——的优长与欠缺。可以说,石上清泉的美学追求,正是小诗网美学风尚的一个投影,一个标本。而这,才是剖析石上清泉微诗创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石上清泉”这一网名,显然脱胎于王维的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但综观石上清泉的作品,诗中体现的审美趣味,与王摩诘诗中呈现的品格,并不相侔。王诗冲淡、流动,而石诗则纤秾、顿挫。如果一定要用一句王维的诗来概括石诗的话,则“泉声咽危石”一语,庶几乎可以尽之。当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样的句子,在“诗佛”的诗中,已属异数。

  在这里,笔者无意将石上清泉与王摩诘做全面对比,所以,且让我们抛开王维,专门谈一谈石上清泉!

我喜欢下面几首诗:



《早  晨》



阳光拐入窗帘

高楼上

一串鸟鸣   刷新蓝



《那朵雪花》



一个扑面 轻轻

轻出一朵湿漉漉的





《水乡晚韵》



长橹摇碎夕阳

一声渔歌   唱亮

两岸灯



意境清新,语言流丽。读之,仿佛溽暑时节,啖食冰镇瓜果,使人烦躁皆消,心神俱爽!

但我更喜欢下面这一首:



《老  屋》



守着花香守着鸟鸣守着白云

单眼皮的木门窗  守着

——美人痣的灯



前两行尚属平平,但“美人痣的灯”一语,可谓戛戛独造,出人意表!如果说,前面所引的三首诗,体现的还是一种纤秾的、常态的美,那么这一句所营造出的,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丽的、特异——甚至有些诡异——的境界了!一颗朱砂红的美人痣,点在黑夜的底子上,这是怎样的景象?读者诸君,静心涵泳,当知予言不谬!

大鹏诗评的特点之一便是“乱点鸳鸯谱”。这次既然要评石上清泉的诗,清泉自是不能

幸免。但在下这次准备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即:只列现象,不作结论,各位自去参悟。倘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一点帮助,这场功德,就算不小。



请看:

A1



轿夫抬回一罐蜜

每天蘸一点

一辈子   甜



——石上清泉《迎娶》   



A2



“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想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王小波情书



一个是诗歌,一个是散文;一个写婚姻,一个写恋爱......其间的差别,大家自去体会。



B1



贴几层金 烂泥也有人膜拜

剥了那件红袍 官人啊

就剩一肚子草包

    —— 石上清泉《包装的魅力》



B2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题不倒翁》



一个是微型诗,一个是打油诗;一个是揭露,一个是痛骂......二者的同异,还请诸君自忖。



回到前面的问题。前面提到,石上清泉的诗是“纤秾”的。此语并无贬低之意。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第二是“冲淡”,第三便是“纤秾”。“冲淡”至极,必生枯槁,须以“纤秾”救之。但“纤秾”至极,则必生浮华与纤巧。这又该如何救治?杜甫开出的药方是“宏大”,司空图开出的是“沉着”。篇幅所限,这里不展开论述。
应该说,清泉对此是有所意识的。所以,在“纤秾”的主调之外,也有“宏大”与“沉着”的作品:


《雄  鹰》



振翅  跳出山高剪出云薄

飞  出

海阔天空



《收 工》



拎几颗星星    回家

点亮三行文字 煮一壶

陈年乡愁



石上清泉毕竟是世上清泉,不光有“一串鸟鸣”、“满园桃花”,也有“海阔天空”与“陈年乡愁”。

至于前面提到的“顿挫”的问题,主要源于词句的切割(空格与建行)。这里姑且从略,日后有空再谈。

顺便提到的,还有关于“炼字”的问题。“炼字”是中国诗歌的小传统。《诗经》《楚辞》的时代是不“炼字”的。这一传统,始于曹植,盛于杜甫。到宋人,则形诸理论。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的声音虽然不占主流,但始终不曾绝响。笔者的思想,出于道家。而道家是崇尚“自然”的。所以,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好的作品,是灭尽针线迹,不露斧凿痕的。不是不要雕琢,而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具体到“炼字”的问题上,则是所谓的“极炼如不炼”。

(讲个故事)。杜甫《曲江对雨》被人写在壁上。其中有一句“林花著雨燕脂*”,脱落了一个字。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各拈一字以补之。苏曰“润”,黄曰“老”,秦曰“嫩”,印曰“落”。找出杜甫诗集一查,却是一个“湿”字。四人不禁叹服。——较之“湿”字,显然,“润”与“嫩”更“诗意”,“老”与“落”更关情。但联系全诗,哪个也不如“湿”字更恰切!)

总览石上清泉的诗,可以看出,作者是注意“炼字”的;而效果也不错,没有生涩、嵖岈的地方,很自然,也很顺畅。这是值得我们中的许多人参考与学习的。

拉杂写来,已经不少,就此打住。但愿我的这篇拙文,能给清泉诗兄一点帮助,给其他诗友一点参考,也给我自己一点提醒。

最后,让我倒上一碗碗黄酒,对清泉兄喝一声:“哥俩好!”对所有的的诗友,喊一句:“全来到!”(参石上清泉《亲近端午》)







借花献佛之读《一片树叶,想飞》



文∕布衣郎子

这里所献的佛,不是大彻大悟的修行人,也不是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那些虚妄,又岂是食人间烟火的布衣郎子所谄媚得来。这里的佛指的是读者。而花,当然是石上清泉的诗了。布衣则是那个借花献佛的人。

这是一本微型诗诗集。说起微型诗,虽然它源远流长,但它的蓬勃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无疑还算是一种新事物。那么微型诗究竟为何物?它首先是诗,其次是它形式精微。

就让我们借诗人石上清泉的作品来窥其一斑吧!

诗味,是微型诗的首要素质。

传统的诗,讲究情韵美,音韵和谐,意象美及诗境开阔。



《水乡晚韵》



长橹摇碎夕阳

一声渔歌  唱亮

两 岸 灯



夕阳西下,渔歌唱晚,天上明星悄然而现,两岸灯火次递亮起。静谧、和谐,好一副水乡向晚图。最妙的是全诗无一字提起人物。却又活现了很多水乡的人物形象。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大抵就是如此了。

无论从情韵、音韵还是意象意境,都深得传统诗美的三味。

趣味性,是微型诗的一个极普遍的美学特点。



《坦白》



裸在春风里

油菜苗  怎能

不  花



此诗属一首哲理微诗,但细嚼,却发现它的亮点不在它蕴含的哲理。而在于它的诙谐和趣味性。无论是标题“坦白”的假正经,还是正文中“春风”与“花”歧义双关,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风趣。让阅读者忍俊不禁,莞尔一笑。

生活之趣和语言之趣,在这里无疑成了诗的最大亮点。

轻捷,是微型诗的个性特质。

一至三行,三十字左右为宜。这就给予了微型诗轻捷灵便的特质。它如一只云雀,一翅冲天,倏忽而去。留给你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萝卜》



进城

寻找村庄



全诗就只六字,加上标题也只有八个字。突兀而来,嘎然而止。却给你无限的空间。这种美学特征是其他诗种所难具备的。飘逸,是微型诗的另一个重要美学特点。

语言的不羁与想象的飘逸,常给微型诗装上飞翔的翅膀。



《西湖柳》



一缕佳话

绿

江南



诗人无疑是最富于想象的人群。看到柳,就会想起离别,想起少妇的轻佻。诗人石上清泉则想起与西湖有关的那些爱情佳话。而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缕”“绿”二字活了全诗。相比王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里又自是不同。它没有受“一段佳话”这个习惯表达的束缚,启用了“一缕”这个词。缘何?从诗的意象――柳,幻化而来。绿字亦然。

这种跳出常规语言羁绊的飘逸是古典诗所少见的。

浅语,是当下微型诗的主要表现特点。

虽然也有不少诗友意象奇崛,喻象,象征以及变形时有出现。但总体上还是以直白为主。



《古树》



注定  不成栋梁

却站出了一个村庄

铭刻  百年沧桑



无论从诗的构架,立意,表现手法,还是诗的语言都远离隐晦和朦胧。正是这种浅语的风格为诗赢得更多读者的共鸣。而这类风格的诗在石上清泉的诗集里比比皆是。

在杂文世界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被誉为匕首投枪。在微型诗描写众生百相或是讽喻现实时,也正好表现出这种特质。而且因为微型诗形式的精微而更显锋利。比如:



《木碳》



要红透



黑够



短短三行六字,红与黑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本诗集里,它既有传统的诗美营造。也有现实生活的原汁流淌。

前者如:上文例举的《水乡晚韵》和《西湖柳》,后者如《古树》以及《防洪》:



《防洪》



预报有暴雨

领导强调  今晚

必须在岗

本文既然是借花献佛,也就到此打住吧。毕竟,花是清泉老兄的,佛呢,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布衣只是个从中取巧之人。当见好就收才好。本诗集的精彩就留给有缘的大家吧!

                            2011年7月17日    写于浙江义乌

发表于 2014-6-19 0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5 22: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党员如果再加上微诗先锋的冠名
兔子就是俺的玉帝
发表于 2014-7-1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版辛苦了,问候!
发表于 2014-7-1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正春 发表于 2014-6-25 22:23
中共党员如果再加上微诗先锋的冠名
兔子就是俺的玉帝

!
发表于 2014-7-1 15: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清泉精彩,问好。
发表于 2014-7-2 14: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明华老师可称为微型诗大家,也为中国小诗、微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发表于 2015-3-9 14: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10 19: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不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5 23:07 , Processed in 0.0306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