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微光一路走来》
我高三的时候就有了出书的想法,因为当时有校友自费出刊一本校园杂志,受其影响,心里一直为此蠢蠢欲动,但是因为写作水平低且时间有限,出书的念头就一直被搁浅着。
直到我遇上了木偶,就是微光创办者之一。借用木偶一句话“《微光诗刊》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必然,是现代诗歌层次挤压出来的一束微光,在每一个漆黑的夜照亮异乡孤独的你。”遇上他的确是个偶然,2009年的三月份《打工诗刊》刊用了我和他的诗歌作品,而且相隔也就一页纸,无巧不成书,我与他工作的地方(当时我还在上职业培训课)也就一个公交车站的距离。因为他的真诚,我提出与他见面,见面后,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对诗歌对人生有着同样的想法,虽然当时我们都还是网络诗歌中一粒很不起眼的灰尘无人知晓(当然现在还是),但是,由于我们对诗歌的热衷,我们需要得到更多诗友诗人的认可,同时我们更需要在语言以及写作上受到鼓励。其实不管是一个诗人或者是一个能坚持拿起笔写作的人,内心世界都需要得到认同与交流共鸣的,我们在想,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像我们这样需要得到鼓励的人,特别是漂泊在外的80、90后。最后我向木偶提议说,以创刊的名义办一个文学群(51群),然后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刊,对此木偶也表示赞同。就这样,我们开始寻找物色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六月底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四位加盟诗友,他们分别是:可比,广东人,现为某在校大学生、风爆,湖北人,自由职业、蔡梅,甘肃人,单身在北京闯荡的女孩、荒童,湖北人,自由职业。
2009年的7月30号,我们正式创立了51内“微光诗刊文学社”群组。接下来,我们每天忙着去邀请一些诗友加入,认真的评论诗友们写的每一首诗。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微光诗刊》,为了活跃群里的文学交流气氛,在创群之初(7月31号)我们自费首办了《微光》同题有奖征文活动,还拟写(文学群组发展简易规划),以及成员报到领花等一系列的措施。似乎这些都还不近人意。还不能让所谓的文学群组活跃起来,在51涂鸦的诗友基本上都有爱慕虚荣之心,喜欢听好话、哗众取宠的陈腔烂调,也可能是我们的管理团队不够完善的原因,有一部份诗友进来不久就再次退出了群组。面对空寂的群组,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难道现在的人都喜欢满足虚弱心吗?诗歌是什么?文字是什么?我们依然坚持着,坚持自己中肯的评论,与每一位坚持在微光群组发帖的诗友交流,我跟木偶也知道,对于做一本刊物的艰辛,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考验而已。想让《微光诗刊》逐渐的扩大影响力,我们必须做成电子刊物,这样有利于宣传,(我们也想做纸刊,由于资金的困难,以及做好微光的前期工作)于是在2009年10月20号我们对51各群发出《微光诗刊》第一期电子刊征稿启示。同月的26号经组委会决定自费举办“首届《微光五佳五优诗人》大赛”等,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在文学群组比较有经验有实力的评委,对参赛的作品进行了综合评估,对获奖的朋友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获得“五佳诗人”的有著名的打工诗人吴开展,他的一些优秀作品经常刊用于《江门文艺》《星星》等刊物。他的乡土朴实的风格赢得了我们的一致认同,获得“五优诗人”的有比较活跃于诗歌论坛的广东青年诗人吴伟锋等。
群组在刚刚启动之时,我们又遭遇了内部风波。因为在这个时候组委会的其他4位诗友因某种原因陆续的退出微光组委会,《微光诗刊》组委会也因此解散。其实,我跟木偶在做《微光》之前,这些种种原因我们都已经想过,相对于一个森林来说;少了几棵树,是影响不了多大的水土流失的。人手不够我同木偶只有身兼主编、编辑、策划等职务,对诗友的来稿认真诚恳的交流。对于几个盟友的离开我们知道了只有坚持,只有更加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出刊,若想在千万民刊中立足,且让众诗友知道《微光诗刊》这一刊物的存在,我们必须加倍的坚持着,努力着。借用一句我说过的话“就算吃面也要到网吧去做微光”(当时没有电脑),为了不让版主的辛劳为零,为了能体现我们做《微光诗刊》的决心,我们又实行了版主有偿聘请,每个月10个币的奖励(一个币等于一块钱),只可惜后来因出纸刊经费问题,不得不停止在实行有偿聘请至今。之后我们相继在2010年3月1号刊发《微光诗刊》第二期电子刊(51群内网页版)和2010年5月1号刊发了《微光诗刊》第三期电子刊(PDF版)。
在组电子刊组稿的同时,我们还向别的群组以及其他刊物拟发了合作协议书。与几个群组建立“月刊互换”、“跨群选稿”等事项的合作关系。并且为纸刊创刊号做着前期工作,但是有部份诗友质疑我们创刊一事,有人甚至认为我们以做刊物来进行诈骗,因为我们的样刊需要作者自付邮费。但有谁知道,为了尽快创刊,为了完成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与木偶几乎连一个好觉也睡不上,每天晚上不是12点下班才去上网,就是隔天通宵一次。有人问我,你不累吗?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如果说刚开始我们是冲动,那现在我们在坚持,在努力,在前进。)但是不知为什么,尽管我们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我们的精神也是那么的好,我相信木偶也和我一样,因为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那就是——诗歌!
在《微光诗刊》要送去印刷的前一个礼拜,曾有两位朋友提出要赞助,但是最后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失去了音讯,也许他们只是想看我们笑话而已,但最后我们用行动说明了一切,我们是成功的,我们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很让我们感动的老人,那就是“张哥”,他是河北一位快退休的老人,他告诉我们他每月也就一千来块钱,他看见我们做刊物很是艰辛,他看到了贫苦写作与中国民刊存在的重要性,他说写作并不是想出人头地,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写作以及带动更多年轻人写作,这一点让他很感动,还主动问我要银行帐户。从今年的4月份到现在,他每月坚持准时的将钱打到指定的《微光基金》帐户,也因为有了张大哥的支持,微光现在才逐渐照得更亮更远。在青海地震期间,《微光诗刊》也以“微光基金”的名义向玉树灾区捐赠了三个价值为100元人民币的包裹,虽然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于灾区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是我们想说的是,不管做任何事“莫因善小而不为”,《微光诗刊》也一样。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20年后诗坛必将有《微光诗刊》的一席之地。
《微光诗刊》创刊号如愿的在5月10号以民刊的形式印刷出刊时,我拿着一本本厚重的诗刊,我很想笑,更想哭。笑是因为这一路我们终于挺了过来,终于让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诗人诗友作品汇集成书的形式;想哭,是因为我不知道该与谁分享这份喜悦,因为在我一家6口当中只有我二姐一个人支持我,我是在不顾亲人的反对之下做的这本刊物。我这份喜悦不知道如何与之分享,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好是母亲节!开始至今我都不敢对母亲说:“我在和朋友创办诗刊。”在出刊的压力上来说,木偶可能相对比我要好一点,但也不然,因为他身上扛着的家庭责任比我的要重大,虽说他家人在精神上支持他,但是在资金上没有一点支助,我知道他也有很多难处,对此我们很少提及。
为了庆贺《微光诗刊》创刊成功,我与木偶自掏腰包在2010年5月15号同时举办了“《微光诗刊》创刊庆功酒会”、“微光首届诗友会”以及“‘微光基金’首期启动”三项活动。现诗刊已经与社会上很多民刊、高校文学社、地区文联等民刊或社团进行刊物交换交流学习。但是现在不容忽视的是出刊经费等系列问题无法顺利解决,所以需要2名有志之士加盟,也希望有社会成功人士或商家赞助。这是微光的当务之急,当然如果出刊经费实在困难,我们会在出刊的数量上锐减,或者做成半年刊,或者年选等,所以在第二期的选稿中预定样刊的朋友,我们将优先对作品选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经费的周转才能做到长期发展,当然好作品我们也会做推荐刊用并且送样刊,以及论坛最活跃的前5位诗友、地方文联、著名诗人、友情社团均能赠送,其他不送样刊,希望理解。
《微光刊词》
《微光》
我知道你怕黑
为此 我已燃烧了自己的灵魂
用那仅有的一丝微光
照亮你脆弱的心灵
如果这还不够 我愿意用我的双眼
化作一颗流星
从你心中划过
这一瞬的光茫能否让你安祥
倘若惊醒了你的梦
我祈求上苍 结束我的生命
轮为一只萤火虫儿
停靠在你的肩膀
陪你度过寂寞的夜晚
微光的信念:我们专注于打造纯文学群组诗社,您可以在这最后的绿荫里盛凉;在这里纯净的文学中徜徉;在这里打开心扉倾诉;在这里感受心灵的安详洗礼;在这里我们用最真诚的心回帖交流;在这里以谦虚为起点,以笔墨为双翅,以飞鸟的姿势切入诗歌的圣地
我们的原则:以创高质量纸质诗刊为发展宗旨;以群组整体质量为核心工程;以独特的风格为重点以协调互助,以挖掘有潜力的诗学者为主,以展现优异的诗歌为辅做为微光准则!《微光诗刊》本着交流,探讨,挖掘,提携的宗旨创刊,以提草根之奇葩,取名家之精华出刊。
欢迎投稿:稿件请发邮件到邮箱:weiguangshikan@163.com
或者进入论坛投稿: http://weiguangshikan.5d6d.com/bbs.php
编委会
主 编:成枫、木偶
副主编:张金华
文学顾问:童天鉴日
法律顾问:早春二月
责任编辑:易丽梅 吴伟锋 春花秋月
封面设计:虾 米
责任校对:木 偶、沉 幽
美术编辑:成 枫
关于我们的近况:
木偶:本名潘大金。男 .(苗族)贵州人, 84年生,现为《微光诗刊》主编,作品散见《核桃园诗报》《几江诗报》《新城市人杂志》《中国短诗》《南麂诗刊》《打工诗刊》《大别山诗刊》《巴中文学》《诗印象》《诗方向》《丹荔杂志》等国内30多种报刊,现漂泊于广州,暂时失业中,失业前于鞋厂工作。
成枫:本名成志强。男、广东人汉族、87年生、现为《微光诗刊》主编、作品见于《新城市人》《微光诗刊》、《情感咖啡屋》《打工诗刊》、《创新诗刊》等文学刊物。现于广州某公司做仓库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