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05|回复: 69

[理论探索] 以滴窥海说云烟——我读云水流烟(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14: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战地黄花 于 2012-4-17 09:18 编辑

           以滴窥海说云烟——我读云水流烟(二)
                                     by于金鹏


        通过一首诗来剖析云水流烟整个的创作,能吗?
       回答是肯定的,能。
       佛经中“一毛示现多刹海”之类的说法过于玄妙了,我们不加征引。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一诗,在中国可是播于众口的。译法虽殊,大致的意思并无不同。诗曰: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
              掌中寓无限,
              刹那含永劫。
                  
       如果觉得引一首洋诗来作为立论的基础,说服力还不够强的话,我们可以举出“宇宙全息论”来。这可是科学理论哪。按照这一理论,宇宙万物的每一部分,都包含其整体的全部信息。那么,云水流烟的诗自然也不能例外。也就是说:云水流烟的每一首诗,都包含着作者诗歌创作的全部信息!

      尽管如此,选择,仍然是必要的。
      古人说,尝一滴而知大海味。话是不错的,然而,你在黄河的入海处和马里亚纳海沟各取一滴尝来试试!所以,还是得选择。
      我选《我们》这一首。诗不长,全引如下:

             可以笑着流泪吗
             一朵云   两朵云
             春天般相遇   又春天般分离

      这首诗,在《听!山中的精灵在歌唱——我读云水流烟(一)》中是援引过的,只因文章体制所限,含意未申。这里,就以这首诗为基点,再结合其他的诗,来看看云水流烟的创作,究竟有哪些超越之处和哪些欠缺之处吧。

      将一篇作品,古今、中外地比较一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要不,文学研究中怎么会单另有一门“比较文学”呢,感谢云水流烟给了笔者这个机会,使我可以在这里学一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一番。
       要说这首诗,就先得给它定个性,即:它在说什么?
       我把这首诗定为爱情诗,说得更确切一点,这是一首写失恋的诗。
       作者会认同这一说法吗?这不是我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必提什么“接受美学”,也不必提什么“超越作者”之类,单是古人的一句话,就为笔者的信口开河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叫,“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嘛。
       玩味这首诗,我首先联想到的,竟是一句西方的谚语:
       如果不得不分手,就让我们吻别吧。
       “吻别”是太洒脱了,而且也太西方了,我们的云水流烟,是中国的诗人。但流烟毕竟是流烟,她在诗中所开辟的境界,实在是迥不可及!
        “春天般相遇”,是可以理解的,哪对恋人不是如此呢?
      难得的是分手。很显然,这是一场不情愿的分手,英文所谓“have  to ”(不得不)的分手,然而,我们看,没有呼天抢地,没有饮恨吞声,有的只是“春天般”的“分离”!
      有“眼泪”吗?有!然而,是“笑着”流的!
      舒婷的诗《思念》中有这样的句子: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读到这两句诗时,已经大受震撼。而《我们》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呢,竟然是“笑着流泪”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回到前面的话。
      为什么读了云水流烟的诗,首先想到的竟是西方的谚语呢?
      我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诗中体现的境界,是中国诗歌所少有的。
      寻绎整部中国诗史,写失恋的诗还真是少之又少。泱泱诗国,也算奇事一件。
      当然,少,不等于没有。我在这里,还是要举出两首来,并同时与云水流烟的诗作一对比。
      
      一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名曰《有所思》。
      为了简便起见,就一边引用,一边对比吧。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春天般”的“相遇”;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一个“辣妹子”!一闻情变,马上翻脸!没把那小子打个万朵桃花开,就算便宜他啦......还“春天”呢,做梦去吧,你!
       一是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兴中有比,“春天般”的“相遇”;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愁云惨雾般的“分离”!

       相形之下,不难看出云水流烟的贡献所在。《我们》一诗中所展现的,实在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我在读了这首诗之后,所以首先想到西方的谚语,实非无因。因为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稀缺的东西。
       从作品的风格上看,这首诗可以说代表了云水流烟诗歌的所有特色:温婉,灵动,清朗......君不见么,连失恋这样的题材,经由作者的点染,都化作了一场美丽的太阳雨——“笑着流泪”啊。
       当然,正如我在《听!山中的精灵在歌唱》一文中所说,作者的优长同时或许也正是她的欠缺,就像一枚镍币的两面,而这,只能靠将来的历练来完善了。

      最后,说一说所谓“技巧”的问题。其实,好的作品是“灭尽针线迹”的。
      就以云水流烟的作品为例,“一朵云  两朵云/春天般相遇  又春天般分离”,这是叙事,还是抒情?是比喻,还是象征?同样,“我的花裙子  是春天送我的/上面签着两颗果实的名字”(《我的花裙子》),是写人,还是咏物?是虚写,还是实写?......

      关键在一个“通”字。
      在宇宙这一层面上,一旦豁然贯通了,什么“物与我”、“主与客”、“虚与实”,甚至“诗与人”,就都融成一片了。正如《列子》一书中,海边的那群白鸥,当你没有机心的时候,是能和它们结伴游嬉的;而当你想捕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戛然长鸣,离你远去了......
      我不敢说,云水流烟已经完全达到了这种境界,但我分明看到,“那个爱海的女子”(《相思不老》)正轻盈地走在通往海边的路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城市山林 + 9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13 14: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13 14: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你
比我还爱大喘气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1-10-13 14:43
期待精彩哦

天姐的话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写着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7: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漪澜 发表于 2011-10-13 14:54
晕你
比我还爱大喘气

不是大喘气,是情况特殊。刚写,就被打断了。小弟还得重新构思......

发表于 2011-10-13 17: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8: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漪澜 发表于 2011-10-13 17:54
嗯,晓得了
那就继续构思吧
期待你的精彩

谢谢姐姐的鼓励!


发表于 2011-10-13 18: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13 18: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对着黄花喊金鹏了
嗨 鹏老弟
发表于 2011-10-13 1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美评哦。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9: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蓉儿 发表于 2011-10-13 19:08
期待美评哦。

小弟试试吧!
发表于 2011-10-13 2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流烟 发表于 2011-10-13 21:27
姐今天喝多了,来晚了,问好兄弟~~~~~~

云姐姐还能喝酒啊?那肯定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流烟 发表于 2011-10-13 21:27
姐今天喝多了,头生疼,来晚了,问好兄弟~~~~~~姐今天请领导和同事吃饭,无限感慨说不出~~~社 ...

唉,小弟能理解的......
发表于 2011-10-13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流烟 发表于 2011-10-13 21:32
不能喝,能喝就不迷糊了~~~特别场和还是要喝的~~~没人救驾呀~~~

唉,兄弟在就好了,我全把他们灌趴下......

好了,咱不说他们啦
发表于 2011-10-13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7 13:22 , Processed in 0.039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