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面对当代诗歌我们需要坚守什么
当我面对“当代诗歌如何与生活更好的契合”这么一个严肃的话题时,我高兴不起来,并且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当今社会都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更多,这似乎让很多写诗的人感到悲哀,也令诗坛倍觉尴尬。有诗到末日的担忧。
一、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诗歌
难道就因为诗刊没人订,因为诗集没人买吗?本人每走一个城市有空都会去新华书店转转,而到书店最注重看的就是文学类书柜,能在那里看到几本诗集已经是万幸了,而这几本诗集又有多少挑选的余地。问书店为什么不进诗集、诗刊呢?回答是:买的人少,也就不进或者少进啦。书店感叹,网络给读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有很多书集在网上能下载,特别是小说、诗歌,网上能看,还有必要买书吗?现在买书最多的是升学考试的学生们他们在买复习资料,考试大纲。
书店为什么没有诗集,那是因为出诗集的渠道和体制导致了很少诗人能无尝出诗集,并且有稿费的现象存在。大部份诗人自费出诗集,而这些诗集通过朋友在民间交流,喜欢诗的朋友手上并不缺少诗集阅读。造成这种局面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正因为诗歌目前的状况,诗歌要与生活结合的更密切,有更好的契合,我们首先就要努力为诗歌服务,做好诗歌的出版发行,而出版发行和我们国家体制是紧密相联的。诗歌爱好者只有努力去写好诗歌,才能去拯救我们的诗歌。
二、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诗歌
一是诗无定法,诗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表现,那样的诗歌才能让人接受,让人喜欢。诗不需要框框,如果有了定式,那样的诗将是呆板的诗,没有生命力。就如一个孩子拿到一颗糖,虽然都是甜的,假如孩子天天面对那一种包装,一样外形的糖,也许糖再甜,孩子也不会有品尝的欲望。因此诗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必要的,也是诗人必须追求的。
二在构思及表达时要有所发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余光中)”,言人所未见和未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吸引读者的眼球。诗人在创作时要用最普通的汉字,写出更美的意象,让民众接受。并且也还要更注重出新,刷新语言。如今社会不断出现新词语,让人耳目一新之外,诗歌意象更需出新。创作出让大众消费的诗歌很重要,也是诗歌恢复与普通人生活关系的重要部份。所以在创作中,不能老是翻炒前人的意象,把几千汉字发挥到最大的限度,让诗歌走向美,走向民众。
三是诗无长短之分,精炼为佳。如今诗坛,常常在争论诗的长短,有的人仿佛是诗越长越好,越有份量,而有的又认为诗越短越好,精炼才是精华。本人认为,诗的长短要看诗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写成三行的绝不要写成四行,而相反明明是一首长诗,为了精炼,却要削足适履,那也是完全没必要的。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如果是啰嗦乏味的裹脚布一定是没有人问津的。
四是能让人感动,让人“喜爱、传阅、引用、诵读(王晓琴)”并记住的诗。虽然这个要求过高,但还不失为诗者所追求的目标。一生写诗,总希望能有几句让人记住的诗行。写诗首先应该让诗感动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又怎么能够感动他人呢。在我们写完一首诗,当把诗发到论坛上或者博客,诗就要接受读者的监督,受到读者评阅。应该说在网络时代,写字者是幸运的,因为当你把你的文字发在网上,就会得到互动,得到回应,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受欢迎,有没有感动他人。这是纸媒时代所无法达到的互动。
面对未来,面对诗歌的现状,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努力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为好诗歌而努力吧。
2011-0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