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6-26 05:26 编辑
第三首《春天的草地,是个隐喻》,写作手法开门见山明确的提出来,对一些读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提醒。诗歌写道:“草绿太拥挤/连花红都没法子插进来/留下一些/呼吸 一些背影”。在春天的大地上,欣欣向荣繁茂的花草,无不用枝叶向上伸展争夺阳光,根须向地下的泥土深入争取养料水分。每一株花草都在为一己的生存挣扎着,相互间却无不是倾轧。争取到生存空间的,在“拥挤”中喘息;争取不到空间的,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好离去,留下的是“背影”。这就是春天的草地上的无限风光万千气象。这“隐喻”什么呢?文学是人学,隐喻也只能是人所生存的场景现场状态,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状态吧!表面的浮华,掩藏着无尽的杀机,优胜劣汰适者生。人的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意义的内容是什么?是爱、爱情、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总起来说就是生存地高质量。诗歌接着由写大自然的“草地”,笔触径直延伸到社会,诗歌写道:“爱情就是早春/幸福已到露水般透明”。“隐喻”到社会,就正好是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到无以复加了。再接下来的最后一节,作者说“我 推开门/假装如一头小牛 学会了/珍惜 珍惜你 像空气”。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在达尔文的生物链上,牛是高级生命——食“草”动物,像需要“空气”一样须臾离不开“草地”,它“爱”这个草地。而另一方面,“小牛”在春天里的每一个生龙活虎的四蹄奔翻,都要无情践踏花草的生命。那么这幅可爱的美丽的“草地春牛图”的底蕴,不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苍凉的悲剧吗?“爱”和“幸福”背后,于每一个社会都正是强权下的民主和自由。每个贪官污吏都这样子“爱”他的人民。富起来的人,打着平等的旗号霸占着社会这块“草地”,春风得意,让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为生存而挣扎,同时把一些人沦落到低保线下,而眉飞色舞花天酒地醉生梦死。10天前,英国首相抱怨英国很多家庭竟然拿低保生育五六个同样靠社会救济的孩子!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靠政策手段治理到每个民众的生殖器。韩国三天前宣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美国前天把航母开进地中海,和欧盟一起打着“保护平民”这个“爱”的旗号,今早在利比亚继续一万次以上的新一轮空袭,遇难平民中有数名儿童。卡扎菲这个早先的“牛犊子”已经命悬一线,和萨达姆、拉登这样的一些曾经的“小牛”同样的下场已经指日可待。这就是“草地”这就是社会。诗歌“隐喻”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够改变它,所有的人都无奈很不情愿,望洋兴叹,这就让人迁想到要对生命的本真进行思考。篇幅的关系,只好就此打住。如果还需要打一个比方,“草地”也可以“隐喻”我们这个论坛!这就是赖杨刚的一首诗歌,这样的诗歌就是艺术! (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7f1f60100ti6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