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赖杨刚

■杂牌诗论■诗妖赖杨刚的微型诗理论展览会.....多批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0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小诗的写作,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和学习
发表于 2011-2-12 16: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受益匪浅!期待出书!问好赖兄!
发表于 2011-2-18 11: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微妙所在,解决宏观问题。
发表于 2011-2-25 16: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问好再学习!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11-2-25 16: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问好再学习!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11-2-26 1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非常!
发表于 2011-3-6 2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学习 问好!
发表于 2011-3-16 1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棒,学习,品读!
发表于 2011-3-20 2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NO:001《让意象说话》。。。简论意象的生成方法  
  
意象的定义:存在于诗歌之中,被诗赋予 ...
赖杨刚 发表于 2011-1-6 09:34



    呵呵,总算知道什么叫做意象了,问好
发表于 2011-3-21 07: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NO:003微型诗的民俗化写作
该种写作方式的特色:
一 诗歌语言:
口语为主要材料,主要取口语 ...
赖杨刚 发表于 2011-1-6 09:37



    其实,也可能写的时候是不受理论影响的,我不知道二十年后我会怎么写,现在只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它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写完之后,能留的留,能修的修,不能要的直接毙了,也无所谓是否口语化
发表于 2011-3-21 0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NO:003微型诗的民俗化写作
该种写作方式的特色:
一 诗歌语言:
口语为主要材料,主要取口语 ...
赖杨刚 发表于 2011-1-6 09:37



    其实,喜欢的是口语的通俗化,而且这种亲切的感觉特别难得,那样的美丽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8: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喜欢的是口语的通俗化,而且这种亲切的感觉特别难得,那样的美丽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美丽
漪澜 发表于 2011-3-21 08:04



    你的理论水平
真高
同你能够切磋的话
真是一大幸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8: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NO:011 用减法给微型诗瘦身

微型诗,是十秒钟诗歌,精短是其形式特征,三行内,不超过三十字是基本要求。但是精短不等于不丰满、不完整、不美丽。精短的含义:形式短小,审美焦点集中,没有多余的字词和语句,诗中的每个词,都象原子弹,被读者引爆后,产生巨大的美学能量。
如何让微型诗显得精练,而不臃肿呢?减法,行之有效,可以立竿见影。
具体操作:
1 减词:减掉可有可无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属于代词、副词、联词、语气词、介词、形容词、名词。
如:
《早晨》/石上清泉
早晨的阳光 拐入房间的窗帘
远处 高楼上
一串鸟鸣 用清脆刷新蓝天
此诗三行、28字,合微型诗文体规范。但可有可无的词太多,读起来象散文,语感上没有跳跃。诗意空间也太狭窄,没有预设足够的留白,让读者进行再想象。形式上也很臃肿,一身的泡泡肉,抖啊抖地。请细看此诗肥在哪里:1)早晨的同题目重复,2)房间的窗帘,“房间的”限定读者想象空间,难道阳光就不拐进客厅的窗帘。3)“远处”,近处没高楼?4) “用清脆”,还有些鸟鸣不清脆呢,难道这些不清脆的鸟鸣被耳朵过滤了。
瘦身后:
《早晨》/石上清泉
阳光 拐入窗帘
高楼上
一串鸟鸣 刷新蓝天
   2 减意象:微型诗的意象不宜过多,一般以一个意象为核心,再配一至二个辅助意象,对核心意象进行强有力地衬托和彰显。如果意象太多,淡化诗人的情绪,在结构上显得很凌散和混乱,(用三十个字,处理好意象间的关系,是有巨大压力的),同时会让诗意显得空而泛,也容易让读者的眼睛散光,找不到欣赏的聚焦点,分散审美注意力。
《华灯初上》/澹肃
阳台上
邻家阿妹  拧亮
万盏躁动的灯火
灯火这个意象,已经在诗的题目里明确说出,没必要在内容中重复出现;且拧亮灯火是常规搭配,只是一个陈述句,客观地描述了一个事实,不生动,也不具有多少美感。去掉灯火这个意象,句法结构就成了“拧亮躁动”,组合新奇,是一种拟物的修辞法,把邻家阿妹的心态形象地呈现给读者,且刺激读者打开思维,尽情想象。
瘦身后:
《华灯初上》/澹肃
阳台上
邻家阿妹  拧亮
万盏躁动

《出家》/澹肃
拂去红尘
钵盂里  端着几本经书
云游
几本经书是出家人特有的物事,不用专门提出来讲述。专门提出来讲述,让诗歌成了写实的记叙文,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坐实,很呆板,且没有灵气,只是“自然主义”式地再现生活,不能精彩地呈现出家人的气质。
瘦身后:
《出家》/澹肃
拂去红尘
钵盂里  端着云
——游

用减法给微型诗瘦身时,一定要注意:
1 可以减掉多余的脂肪,但不要减掉了肌肉,更不能减掉了骨头。没有肉的骨架,只是一具骷髅,除了让人惊悚,不具有任何美感。
2 瘦身后的微型诗,结构上是完整的,是健全而健康的袖珍美女,不能为了精简,把身体器官都给减掉了,成了残废。
3 瘦身可以,但不能破坏诗意和乐感。

2011-1-6 深圳

没经诗人同意,擅自引用,如有得罪,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9: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评012:诗味是啥味


   诗味是啥味?
   酸?辣?甜?脆?香?
   是这些味,又好象不是。那味道,很神密,又很亲近;若隐如现地、忽远忽近地、
亦梦亦真的、抓不住放不下,但又实实在在萦住了心魂。


  诗味,的的确确是一种味道。但是这种味道不能用舌头品尝,鼻子也嗅不到。它很神密,只能用直觉感知,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读者通过接触诗歌,经过语言的刺激,调动所有的感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去综合性地感受和体验。
   这种体验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相关的心理活动:
   1 被感动:面红、耳热、心跳加速。
   2 差点冲动:想再读一遍、再一遍。想评论一下。想摘抄。想模仿。想认识和交接作者。
   3产生醉感:上瘾、痴迷,象做美梦,忘了痛苦的现实,象喝醉了酒,飘起来。
4 身心得以调适:欢愉、放松、精神抖擞、情绪高涨。


   诗味,如此美妙,如此神密,如此决定着一首诗的生与死。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制造诗味呢?
   方法一:创造性地运用修辞。
《游楠溪江》/蓉儿
卵石很滑 溪水好急
小心哟 否则
会跌倒一首唐诗
这首诗的关键点在第三行,成功地运行借喻、拟人的辞格,生动地再现了涉水过溪的场面,拓宽的读者的想象。如果我改成:
《游楠溪江》
卵石很滑 溪水好急
小心哟 否则
会跌倒许多游客
这还是诗吗?完全就是一块风景管理处贴在溪边的安全警示牌,写着廖廖几句干秕秕的安全提示。


   方法二:用更诗性的词,替换我们日常对话中常见的词,营造新鲜感。
《渭城曲》
渭城的别墅 被富婆富公包租一空
阳关以北 还有对农民工
出租单人间的吗?

这是诗吗?是地方小报上的寻租启示。这启示写得好差,一般是租不到房子孙的。
《渭城曲》/赖杨刚
渭城的雨意 被翠柳挥霍一空
阳关以北 还有对游子
出租春天的吗?

用“雨意”换“别墅”,“翠柳”换“富公富婆”,“春天”换“单人间”,美学品格就大为不同了。


请看两个非诗化的游戏,也许大家就更理解诗味的范畴和提练诗味的手段了。
《微笑》/黄万民
心开始阳光
世界都在微笑
将其变成一则公益广告——
《微笑》、
心开始微笑
世界都美好

《菊》/华魂风
窗前一朵悠然
如今,依旧南山

改成一条花农的种菊经验——
《菊》
窗前一朵朵菊花
如今,依旧是南山的品种


脱离具体的诗境,词语只是孤立的语言单位,只有语义,不存在诗味。只有词语进入一定的表达体系,相互发生关系(组合、搭配),才能体现出诗味。词语间的关系有千种万种,组合搭配后的语言产品可以是:广告、说明书、文件、标语、口号、格言、警句、笑话、小说、散文、论文。。。。。。。这么多种语言产品中,有一种产品叫着诗歌。这种产品是不是诗歌,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得由诗味决定,诗味存在于具体的词语构建关系中,具有以下特质:
1富有创意:打破常规,重新构建,独特而个性化。
2重现作者精神:展现和寄寓作者的美学品位、情感变化、意识流动、心理特质、人文精神。
3诗味的特征:新、奇、妙、鲜、活、灵、巧、趣。(一首微诗具有其中的一二特征,就算得上好诗了。)
4对接作者和读者:诗味是对接点,通过阅读和欣赏把作者的精神世界同读者的精神世界联结成一体。

诗妖赖杨刚
2010-10-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013:微型诗表现手法之感觉化
诗主情。
情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恨悲欢,更有怀念和憧憬。
诗情要感染读者,情感的形象化是一个重要的模式。而感觉化是形象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什么是感觉化呢?感觉化就是把一些可以由人体器官(眼耳口鼻舌手)体验和感知的特征/特质(这些特征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赋予抽象的情,让抽象而笼统的情变得形象而具体。
常见的感觉化方法有五种:
1视觉化
赋予抽象的情绪一些可以用眼睛体验到的特征,诸如形状、颜色、数量、尺寸、大小、空间关系。
例:
《夜》/婉秋
躺进寂寞
任梦丈量我的身体 呵
那一米六二的风情。。。。。尺寸化
例:
《雪梅之爱》/杨正春
如果欢喜的是梅
雪 内心比六边形更晶莹。。。。。形状化、颜色化
那么 春天很翡翠
例:
三五粒寂寞。。。。数量化
椭圆的沉默。。。。形状化
水蓝的忧伤。。。。颜色化
思念,只宽月光半寸。。。。。尺寸化
梦想比夜只远一颗太阳。。。。空间关系化
2味觉化
赋予抽象的情绪一些可以用口舌体验到的味道。让读者通过味觉的刺激来体验诗人的情绪。
如用味觉来状写幸福时,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法,它的味道可能有:麻辣、酸甜、葱油味。。。。。
例:
《以诗为生》/赖杨刚
好吃 诗泡饭
酸辣的梦炒蛋 请 。。。。。。味觉化
再来一碗
例:
《馋你》/赖杨刚
情歌卤出的日子,香,鸡爪爪的香。
3嗅觉化。
充分调动鼻子功能,读都通过气味感受诗人的情绪。
例:
快乐就如酒飘香
而梦,有了青草的气息
比臭豆腐还臭的郁闷
例:
《可口小菜》/赖杨刚
玩笑片成片 爆炒一下
撒点葱蒜 扑鼻的
幸福香
4触觉化
把情绪拟成一种实物,摸它、触它,会产生以下手感:滑、粗糙、刺手、柔润、潮湿、冷暖、凉热等。
例:
《雨夜》/半半
屋里晾着一张张
泛潮的。。。
梦。。。。。。。。触觉化
例:
《烤红薯》/赖杨刚
雪意都被烤熟了 甜甜的
炭火的味道 小心点
幸福 好烫手啊。。。。。触觉化
5直觉化
有一种感觉没办法归到以上的四类,只好归口给直觉。
例:
《夜未央》/赖杨刚
寂寞原来好轻,一下子被月光摁到在梦话里。。。。。情绪有重量。
例:
《嚼雪》/赖杨刚
阳光嚼雪 相亲相爱的那个回味
香香的就象是
蝴蝶飞飞。。。。。。。整首诗都是纯直觉的。
注意:感觉化的写作技巧同通感的修辞法有区别的。
区别1:感觉化是一种诗歌的思维规律;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
区别2:感觉化的对象是抽象的情绪;通感的对象是诗人在品赏实物时所有带来的感觉之间的转唤。
如:
鸟鸣阳光烤糊了。。。。。听觉(鸟鸣)通感到味觉(糊),此句是通感,不是感觉化。
区别2:感觉化的思维基础——人类是通过身体器官感知世界的,并成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情绪和情感;通感的思维基础:在某种特定情境之内,人的感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幻觉、错觉。看到红色时,你觉得身体在发热,就是通感的基础。
诗友们,不妨玩玩感觉化的方法,也许会带来全新的思感!
总结:
感觉化就是把你要表达的情绪当成一种实物,既然是存在的实体,它就有色、味、重量、尺寸、面积、体积、密度、硬度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各种特质,而你可用自己的器官去体验这些特质,然后用配套的语言把你用器官体验到的刺激记录在诗行中。如此这般感觉化就完成了。
“微型诗适合写瞬间的感觉和心境,也适合记录感情片断和生活片断”这是诗歌理论家的话。当我们描绘那些片断和瞬间时,不妨将其充分而鲜明地视觉化、味觉化、嗅觉化、触觉化、直觉化。


谢谢大家。
                                       诗妖赖皮
2009-12-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9: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015:微型诗修辞:变形

变形:一种通过诗人的主观改变物象固有特征特性的修辞手段;是创建意象的重要的技巧和方法。

变形存在的思维根据:情绪在特定情况下,人类会产生幻觉和错觉,因为情到深处、情到极致,我们所接触的自然物,仿佛就改变了本来的特性,而具有诗人主观上的特征。

变形的美学价值:
1 表现幻觉、错觉
2 营造亦真亦幻的氛围;
3 荒诞化写作的重要手段。


变形的具体操作方式:
1 变形状:改变物象固有物状。
方太阳是变形;
三角形的梦不是变形,是感觉化,因为梦本身没有状,就不存形状变化的说法。诗人说梦是三角形的,用给梦赋予了视角上的形状,是微型诗的形象塑造方式——感觉化。

2变色彩:改变物象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蓝月亮、紫雪是变色彩。
嫩绿的寂寞不是变形,因为寂寞本身一种情绪,没有色彩,就不存色彩变化的说法。诗人说寂寞是嫩绿的,给寂寞赋予了视角上的色泽,是微型诗的形象塑造方式——感觉化。

3 变味:改变物象本生的味道,变成另一种味道。
苦涩的蜂蜜是变形;
柠檬酸的幸福不是变形,是感觉化;

4变尺寸:物象的尺寸(外形尺寸、面积、体积、容量)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的规模和程度是超乎常人想象的,看上去有一种极为夸张的漫画效果。
滴水藏海是容量变大;
大象同蚂蚁打架是体形变小;
一亩乡愁不是变形是感觉化;
爱比大海深比天空辽阔不是变形,是感觉化。

5变声:改变本来的物象的声音,变声适用的条件是物象是可以发生的。
月光响动旧梦的声响不是变声,因为月光是不能发出声音的;
寂寞就沙沙地咬着我的心是感觉化,不是变形;
乌鸦捏着嗓门,学黄莺儿发嗲,是变形。

6变性:改变物象的性别,此物象必须是动物。
男人婆
那小伙子,象来了例假,没精打彩的。
别母兮兮的,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公鸡下蛋。

7变种:让物象的品种改变,具有另一种物种的特征;
鱼了长了副鸟的肺;
黄瓜苗上结了一条大鲤鱼;
种豆得马铃薯;

谨记:
变形是险招,使用者请小心,免得伤了身心。
诗人成疯子,一半原因是变形。


2009-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牌诗论■016:微型诗修辞:通感

通感:感觉之间的转换;是创建意境的重要的技巧和方法。
通感存在的思维根据:情绪在特定情况下,人类用自己的某种器官感知物体,而其它的器官也可能产生连带反映。
人的感觉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具休的感觉转换途径有:
1视觉——听觉
2视觉——触觉
3视觉——味觉
4视觉——嗅觉
5听觉——味觉
6听觉——嗅觉
7听觉——触觉
8味觉——触觉
9嗅觉——触觉
注意:因为味觉与嗅觉基本上共用相同的词汇群,所以此二种感觉不宜转换。
另外还有一种转换: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直觉
一般常用的直觉词有:轻重、飘、醉、麻木、疼、冷、暖、柔和、软硬等
1视觉——听觉
例:
月光如歌
例:
笑声有点方有点圆
例:
呼噜中荡漾春草的浅绿。
2视觉——触觉
例:
粗糙的红
例:
绿,滑滑的
例:
星星,显得有点湿
3视觉——味觉
例:
月色是什么味?酸甜的桔子味。
例:
青瓜的青,闪着儿歌的脆
例:
微甜的阳光,沾在皮肤上

4视觉——嗅觉
例:
装过香水,瓶子上的商标也香香的;
例:
画里的色块,被目光捂久了,发出臭豆腐的味。
例:
今晚的月色,好象有点馊。
5听觉——味觉/嗅觉
例:
阳光把蝉鸣烤得焦、脆、香;
例:
花香吵醒了鸟,鸟眼闪着满天星;
例:
把你的梦话丢在嘴里吮吸,口感有点冰冰爽爽的。
6听觉——触觉
例:
滑滑的,鸟啼
例:
你的话很粗糙,磨破了我的心和梦;
例:
温暖的歌声
7味觉/嗅觉——触觉
例:
湿湿的花香

2009-12-7
发表于 2011-3-21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理论水平
真高
同你能够切磋的话
真是一大幸事
赖杨刚 发表于 2011-3-21 08:06



    如果我说
现在  在屏上留言的
只是一个学习诗歌不足一年
的  没多少文化的初中生
你还会这么认为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说
现在  在屏上留言的
只是一个学习诗歌不足一年
的  没多少文化的初中生
你还会这么 ...
漪澜 发表于 2011-3-21 19:28

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
发表于 2011-3-22 14: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了不少新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8:35 , Processed in 0.0406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