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漫谈蓉儿的微型诗
收到蓉儿寄来的正待出版的近三百首微型诗,恰逢是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日子,利用带队赴考场的闲暇,细细翻阅,情不自禁地想写点什么:
一、爱情诗,是那么的荡气回肠
在蓉儿诸多微诗里,最初打动我的,该是荣登《中国微型诗300首》封面的那首《荷韵》:“想你时 心跳 / 和着夏夜的蛙鸣 / 从一叶绿 跳到 另一叶绿”,“绿”字透出青春的健康与美好,诗通过对初恋人心跳节奏的捕捉,用22个字,成就了一首别人“心中有,笔下没有”的爱情经典。这种心跳感视觉画面化处理的艺术,称为“通感”。
爱情诗若仅停留在对初恋的感觉临摹上,就未免有些清浅,蓉儿笔下的爱情,还有着更深更广的开拓。《啄海》:“海,铺开绸缎 八万里 / 白鸥掠过 轻轻 / 啄起半朵蓝 我们回家。”通过对“任它弱水三千,我独取一飘饮”的古典诗意的继承与拓新,表达了爱情的坚贞。还有《失眠》一诗中“蝴蝶”二字的名词活动为动词等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等,让蓉儿笔下的爱情,包括那些亲情、友谊为主题的诗作,开始具有了足够吸引读者眼球的磁力。
二、山水诗,是那么的空灵
若说孔孚的“山水诗”堪称典范,那蓉儿的一些山水诗作,并不逊色于孔孚前一辈。尤以《月泉》为佳:“青石之上 水声 / 借用鸟的翅膀 练习 / 月光的指法 ”。蓉儿通过“借用鸟的翅膀 练习 / 月光的指法”,让“清泉石上流”的流水声与“月出惊山鸟”,“鸟鸣山更幽”的古典艺术魅力有机衔接在一起,想象力之奇,对字词的组合搭配能力的驾驭让人叹服。
《断桥残雪》:“那座桥和我隔着几个世纪 / 走过去 雪影里 / 蝴蝶飞得很北宋还是很晚清”一句“蝴蝶飞得很北宋还是很晚清”,把“北宋”“晚清”名词活动为形容词,让诗意顿生,让人不由想起北宋年间、晚清年代若干与断桥有关的典故来。
《印象西湖》:“雷锋塔 轻轻妖动 / 七彩光影, 一荷净水沉沉佛着 / 一阕千年的爱情”,那“妖”字,那“净”字,那“佛”字,足见蓉儿在炼字上的追求,处处透出对“白蛇娘子与许仙”的追思。
类似诗作如瀑布以《诗江南》等,皆堪称佳作,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三、“咏物诗”是那么匠心独运
《红梅赞》:“一颗颗红红的扣子 / 解开你 / 就解开了春天的衣裳”。如果说:“一颗颗红红的扣子”一句借一“红”字,用远比喻来写红梅够奇、够新,那么“解开你 / 就解开了春天的衣裳”更是让整首诗活色生香。红梅的背后,站着的可是那整个的春天呀…一下子让诗产生了空间感,让诗的画面更立体更性感,让读者不由拍案叫绝。
《杮子》:“每颗心 都甜甜的 / 它们肯定赚足了 / 阳光”。通过“甜”过渡到“阳光”,若不是阳光作为能源,那杮子怎能光合作用出那么多“甜甜的”果肉?若不是心里赚足了阳光,那人生又怎会有“甜甜的”的感觉?这里“阳光”作为诗眼,蓉儿将其单独放在第三行加以强调,这种“断行”艺术是经得起肯定推敲的。
《竹的倾述》:“春蕾一呼 / 埋了一年的主题 终于发布 / 逐 节 阐述”。这里第三行“逐 节 阐 述”,通过空格艺术的运用,让读者宛若亲见竹子正“一节一节”地生长。
《垂柳》:“春风轻轻拨开柳树的盖头 / 一肩秀发垂下来 // 钓起一湖春色”这诗的第二行应是第一行的展开,相互间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而“钓起一湖春色”与“一肩秀发垂下来”相比,明显存在着一种转折,在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空出一行,这空出的一行很有必要,省略了不少转折过渡文字,从中可见蓉儿对文字凝炼的追求。
类似如《海螺》、《黄菊花》、《落叶思》、《油菜花》等,俱是咏物诗中的佳品。
四、蓉儿笔下渗透了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选举》:“下了几场雪 / 草根们正在嘀咕 春天 / 春天春天春 春天”,这里的“雪”、“草根”都被赋予了象征色彩,而“春天春天春天 春天”运用空格与重复,凸现出草根们“选举”心愿之强烈之迫切对选举对象之执着,用笔颇为大胆。
《刑事档案》:“一排排 一排排 / 杀 烧 抢 盗 / 打坐 何时修成正果”,“打坐”二字是对刑事档案在案头放置形态的一种描写,也暗示出案犯正在狱内面壁思过,这再结合第一行的“一排排 一排排”来读,也是从一个侧面写出了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检察院结案率之高,而“何时修成正果”,又让蓉儿做为一名高级检察官的慈母情怀流露无遗。
五、蓉心笔下“精神情操”的刻画入木三分
《远土》:“白云深处 / 向阳的小木屋 / 居住着风”。我读后细思,我暗服蓉儿对意象选择之精准,“远土”二字总让人想及那“宁静致远”的隐逸之地。这里,我从“白云深处”读出主人公的胸罗万机,从“向阳”二字读出主人公的阳光高洁,从“小木屋”读出主人公生活的简朴,从“居住着风”读出主人公满身的风云,我想这首诗是蓉儿精神情操最好写照。
《山之巅》:“你 趿着山 / 就有了风的身手 因为 / 我的口袋里兜满了云”,山那么重,如果“你”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你”又怎能“趿着山”呢?正是第一行的文字里蓄足了劲与势,才有了后面文字的水到渠成。
东拉西扯了那么多,不知觉已到了考生出场的时间了,原谅我无法再静心写下去了,暂以蓉儿的一首微诗结束吧。
《蓉》:“戴顶草帽 行走江湖 / 草根一族 / 笑对人生 虚怀若谷”。通过对“湖”、“族”、“谷”韵脚的处理,“4.2.4”音步的对称化处理,本身就是对格律体微型诗的一种艺术多元化的追求。蓉儿在此紧扣“蓉”的字形。解字为诗,解出了蓉儿的一种精神,让同为草根一族的我,心羡不已。在此,唯愿我们的蓉儿,在诗江湖里走得更健更美更从容。
大刀李征2011年6月21日16:50
草于田家炳中学中考考场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