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布衣郎子 于 2011-6-10 18:20 编辑
《关于亚夫的隐秘》
文∕布衣郎子
当我们激情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时候,当我们婉约“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时候,当我们缱绻《再别康桥》的时候。他,正推着一支独轮车,孤独地向前;他正如一个纸糊的灯笼,在自家的心口放一支烛火,坚持要把自己烧成岁月的灰烬;他正在深不见底的矿井里,挖掘着自己……
他自名亚夫。他知道,生命的卑谦是人类与上帝的约定。尽管那个约定己被人类成群结队地遗忘,大面积地背弃。他亚夫没有忘。只是上帝和人类之间的那纸契约,他也不知道是些什么黑纸白字。但上帝仍在,人类仍在。签约的双方都存在着。
曾有个叫尼采的人扯着喉咙大喊:“上帝死了”。他是个疯子。后来又有人跳出来,高呼:“人也死了”。这个人是傻了。事实上,上帝没有死。他还活着,他就活在契约里。契约在他在,他在契约也在。那纸落笔洪荒的文书,是上帝的理想,也是上帝的责任。人类也没有死。他们活着,活在高速发展的文明里,活在日益膨胀的欲望里,活在聪明之后的迷惘里和迷惘之后的聪明里。
“我想,写作的开始就是上帝背弃约定的时日,从背叛的那一刻,诗人才拥有的真正的决绝”这是他亚夫写作的初衷吧。所以落笔写下:
《坐 衙》
若上帝再不来告状
本县 只好退堂
其实在他的心里,上帝是在的,也从未曾背弃过契约。只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时空,需要上帝的忍让,需要人类的承认。所以我们读到:
《迎 驾》
通知晚霞 都散了吧
迎接朝阳圣驾
我只带 小葵花
他又是迷惘的。人类也好,上帝也好,于他,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所以他常赤身果体躺在黑夜里。他等某一颗流星撞开他的脑门,塞给他一个声音。那个声音一定是打开整个宇宙的钥匙。他知道,那颗幸临的星子定是上帝的眼泪,带着最原始的体温和无穷的智慧。《天象》正是那个夜晚里等待的文字。
《天 象》
我在一颗露水里 假寐
那时候 天 黑得很黑
看不见 上帝的眼泪
上帝的眼泪一直没有来访,所以在他的诗里,人类是渺小的。人类的伟大存活在这种渺小里。所以落笔写下:
《传说》
这世上本没有我
鹰隼 将地球盘了个底朝天
只找到了一支火把熄灭的传说
《笔吏》
给帝王修脚
为将相描眉
枕弯历史的大腿
只是在渺小与伟大之间,人类更多的是迷惘和悲哀。所以听到了这样的疑问:
《战鼓》
士兵卸下盔甲
请问将军阁下:
蒙在鼓里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士兵的悲哀和命数,也是将军的悲哀和命数。这是人类自己的家事,与上帝无关。士兵不解,问将军,将军不解,问帝王,帝王呢他的不解问谁去?也许每一个士兵都是将军,每一个将军都是帝王,每一个帝王在梦里都做了上帝。
梦,可以是一种憧憬,也可以是一种欲望。
《倒挂金钟 》
一千口钟
敲哪个
都怕惊醒金陵春梦
穷人梦里拾得金子,单身汉梦里娶得老婆,将相梦里坐了龙椅,龙椅上那具九五之尊的肉身直接飞仙了。一个人一个梦,一个梦一个欲望。白天太过现实,被逼得太紧,夜晚腾空,梦给很多人很多伟大的欲望找到了一个出口。
这一点,亚夫看到了。为了等那滴上帝的眼泪,他整晚没有合眼。所以他在流星到来前,见证了很多意外。于是他跳将起来,黑脸黑面地跳将起来。他知道他有话要说。那是他的《宿愿》。
《宿 愿 》
请拿出口袋里所有的金子
我当与你缔约 焚烧伪证
填补你前生 后世的亏空
流星迟迟没有来。但他虔诚的等待中染上了上帝的习气。他想起,他要按契约救这些梦里的人类。只是在人类的眼里,那个喊号的家伙更像个牛虻。
他也确是个牛虻。
《渴》
那一天,我醉眼迷离
喝了三壶茶
并跟圆滑的西瓜,动了刀子
人之初,性本善。他也曾安静地在一岁里喝奶,在两岁里无知,在三岁里幼稚,在四岁里撒娇。他曾经少不更事如一张刚展开的白纸。他动刀子的胆识,不是天生的。它是由后天另一把刀子培养出来的素质。他常常莫名其妙被同样莫名其妙的人剃成光头。
《剃 头》
常遭人
脑袋上玩刀子
如今我长了不少胆识
所以人是悲哀的。先被别人对付,再去对付别人;每天要忙着对付自己,也要忙着对付别人;要忙着对付规律的约束,也要忙着对付规律外的惊险。整天活在一种猜疑和妄想里。所以我们常常奇怪而荒谬。
《无题》
披上蓑衣
等待雨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疑问,一个难题。于是我们出了很多家。自然科学家们在竭尽所能地利用着这个世界。政治家们在日以继夜地建立和规范着一种合乎欲望的意志系统,并不惜硝烟弥漫。哲学家们无疑是伟大的,他们企图解释这个世界,让人类变得强大。而诗人呢?却常常在这些人类的成果和信仰里低下了头,在一种解释过的迷惘里向前。诗人,没有数学家的敏锐,没有政治家的强势,没有哲学家的先知先觉。他们是宗教变得教条和空洞后的第二种宗教式人物。
他们写诗,他们欣喜不已地走在路上;他们写诗,他们悲悯地活着;他们写诗,他们徒劳着一种大美。
“当作品面对读者的时候,作者只是一个卖鞋的小贩,你很难做到‘你有多大的脚,我就有多大的鞋’,毕竟大家不是光脚来的。所以,卖鞋的诗人不必吆喝,因为,有新鞋子穿的人未必急着去赶路。”诗人亚夫就是一个卖鞋的小贩。常常这样推着独轮车,一路卖着自己手工缝制的鞋。
《迷惘的新一代 》
花光2009年买了双鞋子
趿拉上它
我还是找不到家
在诗人的小摊上,买了鞋却还是走不了路,回不了家的人很多。因为那鞋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缝制,不合脚也在常理,不认脚也在常情。就如世人不理解诗人的孤独。也正因为如此,诗人也终难体面。
《那年月》
只剩下一口黑锅
日子翻起水花
理想的骨头 越煮越瘦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诗人本身就是一种隐秘。是人类与上帝契约里的守护人。世界越伟大,诗人越渺小。所以大家都可以是帝王,独诗人只是亚夫。
写于2011年6月10日浙江义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