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6|回复: 13

[诗人专访] 《当代微型诗家之紫塞长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8 0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紫塞长风简介:

张志军,男,1963年生,河北省尚义县人,大学学历,机关公务员。先后在乡镇、县直单位、市直机关工作。中国小诗协会理事,中国微型诗协会会员,任中国精短原创在线副站长、中国小诗网版主等,业余时间读诗、学诗、写诗。有作品散见于《中国小诗》《中国微型诗》《北京诗人》《燕赵诗刊》《新诗大观》《湖南诗人》《中国现代诗人》《诗心灵》《贵州民族报》《星火》《中国小诗苑》《核桃源》以及地方日报、晚报。
诗观:同步时代,抒发真情,精彩人生。



《石棉黄果柑》
          文/紫塞长风

披一身川西的亮色
出山  大渡河送了又送
一浪一浪地  甜

【寒山石点评】这首微型诗激情阳光,形象欢快,动感强烈,鼓荡人心。那甘甜的黄果柑出山,就是石棉走出大山,也是心情飞出大山,更是思想和观念闯出大山。奔腾的大渡河,见证着石棉人甩开膀子,走出封闭,“一浪一浪”,走向广阔、走向富裕、走向蜜甜!

《古驿站》

         作者:紫塞长风

土墙 斑驳了记忆
石板路依旧 驿外蹄痕  
捡不起 大漠烟尘
   
  亚夫点评:时间的花朵含苞未放,历史的回声犹在襁褓中蠕动、呻吟,一切尽在尘埃的封锁之中,尽在一截斑驳土墙的沉默之中。而通往边缘或奔向核心的路依旧,夕阳咳血的石板路,英雄一去刀剑笑的石板路啊!踢踢踏踏,踢踢踏踏,风的蹄痕、雨的蹄痕,青苔的鱼尾纹,一摆,过了驿站的小石门。那时,已没有人再记起黄昏,那些月光下捡拾脚印的人,背着空空的行囊,背靠大漠孤烟,仿佛,整个世界,只是一个偌大的游魂。
  枯淡、幽冷、远阔,倪云林之枯树,米友仁之云烟。


《站台》   
              文/紫塞长风

火车 爬进又爬出
小村的梦 夜夜
与山外相连


《微言大义,境界阔达》 文/芒原
   
  我很少给诗友写评论,因为我也是一个初学者,在诗歌的路上还和很多诗人差距很远,即使写了也觉得没有全面、透彻的分析作者的作品,所以只是个人阅读的一点感悟,算不上评论,这次受“大家诗歌论坛”站长龙的妹妹安排,只能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了,赶鸭子上架,献丑啦!如有评得不对之处,还请紫塞长风兄多多包涵。
  微型诗这一文体,我个人涉猎不是太多,最近才写了几个练笔的,但由于在论坛交流,偶尔也会看看一些优秀微型诗人的作品,而紫塞长风的微型诗我是读过一些的,感觉不错,这里我就说说他《站台》这首:
  “站台”是我们大家视野中最常见的一个物象,而且很平凡,写的人也很多,如果想在这样一个事物上写出新意,不另辟蹊径,构思一番,我想是很难求新求变,获得读者认可的,更不要说微型诗了,寥寥数字岂能达到?但事实恰是如此,紫塞长风的微型诗就做到了,这和他专注的习作微型诗是分不开的,并且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的就是一种:微言大义,境界阔达之美。
  诗歌第一句“火车/爬进又爬出”从“火车”这一意象就把题目联系起来了,这是人之常情的,接下来该如何呢?作者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顿时把下一步盘活了,“爬进又爬出”,很生动、也很别致,在人们心目中的庞然大物变成了“爬”,这一句还把想象激活了,把读者也介入了体验,在阅读者的内心出现了一个场景,广阔的大地上,火车像虫子一样的爬动,这样的意境是不易的,而且只是短短的几个字;有了这些经验,作者将会进一步揭开包裹,呈现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小村的梦/夜夜”,看似断的,其实这是作者设疑,把读者真正引领到所要表达主题的一个缓冲,而且“小村的梦”这个中心意象在此起到诱导的重要作用,激起读者的心理共鸣,两幅场景实现了很好的对接,把意境表现出来,而“夜夜”既是时间的定位,也是转换和节奏的需要,使读者再一次体验,达到一种审美的渴求,最终爆发性的突出主题;最后引入“与山外相连”,极富现实感,这个想象的空间是阔达的,把“小村的梦”即贫穷、落后、封闭……与“山外相连”即发达、开放、富裕……作了很好的比照与融合,把富有时代意义的脱贫心情呈现的极为强烈,是一种渴求,一种迫不及待,而且这种心境是复杂的,也是疼痛的。
  整首微型诗不过十几个字,却给我们展现一个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一次叩问,这样富有时代精神和关注现实的作品,是微型诗微言大义的表现,是阔达和厚重的,是值得借鉴的。



《夏韵》
                      文/紫塞长风
一池浅笑 荡漾
长条椅上的情话
粉红了 对岸的钓竿

赖杨刚:读这首诗,突然想起一首经典老歌——《粉红色的回忆》,“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你一言你一语,都叫我回忆”。而我已是中年,并慢慢地老去,唯有当年纯真的浅笑和甜蜜的情话,还如此叫人刻骨铭心。人生的风雨终会带来天晴,让它温暖心灵,留下一段青春,任它停泊在长条椅上。流浪的我,已经承受了太多的改变,惟有真爱相随,就始终相信:胭脂红粉也能点缀诗歌,掩饰岁月刻下的伤痕。


《近乡情更怯》               
          文/紫塞长风

回到白桦林 你就长大了
那个小刀刻下的
箭与心 已是中年


  亚夫:少小时离家,漂泊了半生,还是少小,少小的情怀,少小的牵挂,少小的梦想啊,少小的蝉与蛙。它们一直在耳边聒噪着,心尖上缠绕着,山山水水地起伏又跌宕着,所以远在他乡的游子啊,胡子邋遢了,还长不大。
  所以他必须回到白桦林里去,去续接迷失的年轮,催促生命重新发芽、开花。他要找回那棵弯腰细脖(如今参天或者已被伐倒)的树,找回当年与发小一同刻下的响天箭和连理心,才能叩开生命之门……我仿佛看到了,在临近故乡炊烟的远方,一个十分得意却万分失意的中年人,疲惫的脚步随着一双崭新的鞋子,他从中午时分上路,单薄的身影,一直拖向了黄昏……
  笔调冷沉,如大河冰封。

赖杨刚:这首诗的迷人之处在于结构和语感。结构以时间为主线,通过颠倒和杂揉不同的时态,把中年、青年、少年三个人生的阶段融会在一起,抒发了岁月流失、人事变迁的咏叹。而语感上,尽量淡化主观色彩,以冷抒情的语质,不动声色地呈现诗者的内心世界,从容中有感伤,感伤里藏厚重。这样的诗,只适合于慢读,因为慢,才能把我们读成诗句中的某些意象,与诗者共同承担生命的忧欢。

《胸针》
           文/紫塞长风

一叶帆 勾起海的蓝
涛声
宽过险滩

澄莲伊梦:帆、蓝、滩,末字有韵香。标题为女性饰物,借此物写女性之美以及审美之人的心理感受。诗中虚象较多,但都可以由胸针发散联想开去。有海之蓝,有涛声,有声有色,通感妙极。


《秋月》
         文/紫塞长风

捧着圆圆的温柔
读出了村东
佝偻的  瘦

【泉水读诗】 一年四季,秋为末季,离年关越来越近了。《秋月》当空,别有一番思念在心头。“捧着”那“温柔”的“圆圆” “秋月”,那夜思、乡思、情思一涌而来,怎么不叫人眼润;在“捧着”的“秋月”中,游子“读出了”——闪现出“村东/佝偻的  瘦”——等待在家乡山村东头盼望亲人归的那父母弯腰瘦削的身影。诗人把《秋月》比作“圆圆的温柔”,这是家乡留守父母和在外游子紧紧相连的心啊;那秋月里影影绰绰的桂花树,多像等在家乡村东的父母“佝偻的  瘦”影,这意象中的意象,简直是神来之笔! “圆圆”“温柔”“村东”“佝偻”“瘦”精选的妙词串成一个意象组合,入脑入心,图像流动;诗人在诗中用情之深,读之身受感同。


《约定》
         文/紫塞长风

娴静  是一朵月下的等待
当初的几句耳语
滚烫着  急匆匆的远方


【赖杨刚】曼妙,灵动,出语巧而新
【晴天愿】真是好诗,用词出奇,意境缱绻!
【城市山林】这个约定让我心跳!
【澄莲伊梦点评】:读这首诗,让人想起一首歌《小芳》。村里的姑娘,很娴静,我们曾在月下约定。她那轻柔的耳语,大概是表露真情,愿意以身相许,等你从远方回来,再结百年之好。而诗中的“我”,记住了这个约定。这个约定一直火热,“我”急匆匆奔赴远方寻梦,等“我”寻梦归来,定要娶这位娴静痴情的姑娘,多么美好的爱情。令人向往。
  诗歌采用了极为艺术的编排,拈连移就手法让人眼花缭乱,使散文化的情节渲染成诗意化的跳跃,让人赞叹。


《深沉》
                 文/紫塞长风

青苔紧贴着条石
笃笃的高跟鞋   
一直把自己   拖进了雨声


【云水流烟】好诗,心境与环境融合得完美,还有几分禅味,意韵悠远,仿佛听到了时空的回声。


《养蜂人》
           文/紫塞长风

纷纷扰扰中独守一份寂寞
甜蜜是
开不败的花朵

【澄莲伊梦点评】立意超强!选择的意象也很成功。所有写诗的人,都不求名利,因为写诗得不到名利。写诗的人会有同感,都是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沉得下心来的人。独守一份寂寞,其实是大自由,大自在。甜蜜是开不败的花朵,甜蜜与花朵虚实双关精彩!
  寞、朵,有韵。
  纷纷扰扰,或可指蜜蜂飞来飞去的杂乱的样子,也可引申为这个世界欲望杂乱。
  寂寞的养蜂人,正因为有人懂,而不再寂寞,更是自在。


《香客》
             文/紫塞长风

娉婷已飘出山外
风铃 仍纠缠不休
木鱼只停了一下 又敲


【漪澜点评】
    看来是位女香客。看来和尚年岁还不大,修为尚不深,凡心动了也。
木鱼是只停了一下的么??我怎么感觉是只敲了几下下(很心不在焉的),然后又停下来了哦(当心,住持要打屁屁的)。
    娉婷已飘出山外。。。。
    这句足以引人去想象女施主的美丽,小和尚用心思与目光去追的样子。
    风铃,仍纠缠不休。。。的么。。。
    为何如此烦人的么,只恨定力不够,可恼得紧哦
    木鱼只停了一下,又敲。勉强算是定住心神了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可我似乎听见他在念额米豆腐......笑场了,这个小段子实在趣得紧。

【冰竹点评】短短三行,却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人物、场景以及心状态描述到位,品读分享!
【澄莲伊梦】娉婷指女子姿态美好,也可借指美人。这美人在诗人应该就是香客。风铃,在风中回响,所以风铃可代表“想”。这风铃是放不下了,一直纠缠地张望和回想。木鱼只停了一下,这停一下,刻画极为细腻。敲木鱼的人或是也像风铃那样想过,或许根本就没有动过心。因为后来的“再敲”,让我们觉得回味无穷。
女子之美好,是无数男性所不能忘怀的。但常常会求之不得而苦恼,有的人放不下,有的人已放下,这就是禅意。非常精彩。
或有更多精彩。



《忆江南》
             文 / 紫塞长风

六月毫无来由地疯长
倒垂的柳丝   
捋不直午后  稠稠的雨声

    青果:
  许是六月(或其他)的一丝燥热, 让作者忍不住就忆起江南之清爽。如果用文字来表达这一种情节( 或就只是这一时情绪),从何处着手哩,也许, 柳丝, 真的是最佳物象。"倒垂"一词不是多余(虽然我们知道柳丝就是向下垂的) ,对应"忆"哩,更为最后一句的精彩极尽铺垫。
  "捋不直午后  稠稠的雨声"--------正所谓"眼前的江南,烟雨斜斜。六月的午后情丝稠稠" 捋得直才怪!


《失约》
                 文/紫塞长风

夜色独品着半杯咖啡
城外的月光  收拢不住
合欢叶的碎语

【水下石点评】“独品”绝妙!与《失约》呼应。“城外的月光    收拢不住/合欢叶的碎语"——在这个恬静的月光下,难以达成某种默契。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恋人之间的纠葛……“合欢叶”——是作者一种意向性的表达:合而不欢是因为某些不协调的因素在作怪。语言练达,诗意饱满。



《傍晚》
文/紫塞长风
  
倦鸟期待归林
街灯下发现  回家的路费
还有缺口
  
   【南山竟然也有菊赏析】自然的天色和人生的天色晚了的时候,哪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能不生出强烈回家的愿望呢?可是,充满希望地立在通往家的街上,拨开黑暗,借助街灯一照,却照出了囊中的羞涩缺口,所以,只能望着家的方向感叹。奔波的人竟然不如鸟,鸟还能借住疲惫的翅膀竭力飞回林中的家……入诗的诗题“傍晚”这个意象,更预示着游子的黑暗前途,从而有力地揭示底层人民的无奈境遇。
  主题深刻。
  象征手法运用稳练娴熟。


《老巷子》
                   文/紫塞长风

门墩 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槐树咂摸着夕阳
把旧话拖得很远 很长

豫姝:运用门墩的厚茧,槐树的沧桑,即将逝去的夕阳,几个意象反衬老巷的古老和悠久,以及对往昔的追忆,更有城市化进程下,对老巷未来的深深忧虑。其中“槐树咂摸着夕阳”一句,更是形象描绘了夕阳西坠,暮色渐浓,树影拉长,那些旧话和回忆,越多越远,作者寓情于景,一种淡淡的伤感跃然纸上。

凉菲:标题与诗句一下将老巷子拉近眼前,资深的文字功底每一行的用词都给读者一个细嚼慢咽的想像。门墩的厚奇在用茧子表示;槐树老了用词咂摸夕阳也是老的象征;最后一句更是描写“老巷子”的紧扣标题的意像,好一个“旧话”的“远与长”哈。


《老船长》
           文/紫塞长风

一叶舢板踏平了海
深深的眼窝里浑浊着一口   
咸咸的浪花

      
【马时遇】
   读完这首《老船长》,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内心。
   “海”上的波涛凶险,只有长期漂泊在海上才能体会。“一叶舢板”却能把它“踏平”,这里分别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高度浓缩,突显在老船长为核心的顽强的大无畏的抗争精神。让诗意增显张力,读后让人肃然起敬。“深深的眼窝里浑浊着一口/ 咸咸的浪花”其中“深深”、“咸咸”两个叠字的运用,起到渲染诗意的作用,再次突出海上生存的艰辛。“浑浊”这个动词用得相当形象、贴切,与其说“咸咸的浪花”,不如是“咸咸的泪水”,如浪花般涌动着太多复杂的内心情感,或是跟海抗争的点滴或是对故土家园的浓浓思念之情。这里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浪花”和“海”前后呼应,全诗结构严谨,用词精当,是一首感触良多的咏人诗。


《雪夜》
高原收敛不住原始的冲动
梦里的那棵树 放出一只黑猫
看守着溜出窗外的鼾声


《飞花》
红酒和高跟鞋踩着西洋的舞步
大开叉的旗袍
连缀不起 东倒西歪的月光


《灯光》
画笔始终调不出忧愁的颜色
吊瓶守在幕后 扮演一滴
心急火燎的温情

【亚夫】放荡不羁,洒脱自如,谨小慎微的小君子,跳乱了魔王的舞步。这才是真性情。
加亮欣赏并推荐精华


《太湖石》

                 文/紫塞长风

皱了帆影皱了渔歌皱了荷香
皱皱的心事托付给  水榭
一角皱皱的斜阳


澄莲伊梦浅评:
一首好诗,有时就在于寻找一个极新奇的物象来抒发恰切的情感。这首诗选题就极为成功。
太湖石,就是常用制作假山的石材,可能是主要产于太湖,所以叫太湖石。这种石材的特点,就是“皱”,如果盆景的“弯”是一种美。那么这种假山石头的“皱”也是一种美。全诗用了七个皱,皱也可联想到老人脸上的“皱”。皱了帆影皱了渔歌皱了荷香,曾经的人生的美景已经不在。皱皱的心事托付给   水榭,怀旧的心事,只能托付给这假山水榭。一角皱皱的斜阳——既是假山之景,又是老人之景,斜阳黄昏,即老人。这首诗很好地抒发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有一种暮年的失落感。
非常精彩。
或有更多精彩。



《感悟》

               文/紫塞长风

木鱼已游出界外
一柱香依然坐在禅声里
不停地醒着

  奥冬:读此诗第一印象,是前两行精彩,但第三行“醒着”是状态而非动作,与“不停”有些不搭配。但多读几遍,与第二行联起来,才发现其中的妙处:醒着而不停,恰恰是“一种似睡非睡,犯困又强睁着眼怕睡着的状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正是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的精彩描写。也正是与“已游出界外”的木鱼的对立面。所以,并非出家就能开悟,就能成佛的。也所以,并非写下分行的文字,就算是诗。再加一句就是:好诗需要多读。


《五月,母爱的天空》
文/紫塞长风

半把野菜  一碗米粥
牙缝里抠出的一点儿收成  
滋养了我  少不更事的童年

【城市山林简评】:在那艰苦的年代,母亲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了孩子,把所有的风雨自己扛着。这就是天下最伟大又最平凡的爱,温暖又贴心。孩子长大了,要保持一颗懂得回报和感恩的心。
【山风点评】吃“野菜”,喝“稀粥”,母亲作为当家人,总是在“牙缝”里省着一家子的用度,正是这种省吃俭用的传统美德,才哺育了那个时代成群的孩子,这些都是在“少不更事”的童年,现在长大了才明白了母亲的那份初衷和不易,全诗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紧贴主题,是耐读的好诗。
【卢利斯点评】:此诗让人想起了文革的艰苦时期,最苦也不要苦了孩子!即使母亲自己饿肚子,也要挤出一点来喂养子女,这种爱既朴素又伟大!


人生八雅(一组)

《琴》

指尖 拨动心声
远山近水的倾诉
比秋霜重 比夜雨浓

《棋》

落一颗子卧底
众目睽睽之下 推演自己
忐忑不安的输赢

《书》

悠悠古韵 漫漫诗情
在海天相接处涛走云飞
丹霞一点 气定神闲

《画》

两株树绿 一枝花红
勾兑半山秋色 涂抹
若有若无的远声

《诗》

吟山川 诵日月
万千豪气贯长虹
一脉忧思 震古烁今

《酒》

岭南雨 塞北霜
三杯冷暖自知
一怀明月 谁解疏狂

《花》

青山叠翠 碧水流霞
春风几度低回
斜阳外 芳心暗许天涯

《茶》

一泓清泉半山云雾
几番浮浮沉沉
细品 红衫翠袖凝香
发表于 2014-6-18 0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学习欣赏好诗好评,祝福老师快乐了!
发表于 2014-6-19 09: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兄费心了
发表于 2014-6-22 09: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诗美评,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4-6-25 22: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 紫塞 诗红
狡兔  三行  寿长
发表于 2014-9-2 15: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万民 发表于 2014-6-18 08:32
坐沙发学习欣赏好诗好评,祝福老师快乐了!

谢谢万民!
发表于 2014-9-8 1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正春 发表于 2014-6-25 22:29
长风 紫塞 诗红
狡兔  三行  寿长

当代微型诗家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小诗网站的吗?
发表于 2014-9-13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4-6-22 09:40
拜读美诗美评,受益匪浅。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发表于 2014-9-13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4-9-8 14:55
当代微型诗家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小诗网站的吗?

马兄的一个活动,当不得真的,呵呵
发表于 2014-9-13 16: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塞长风 发表于 2014-9-13 09:30
马兄的一个活动,当不得真的,呵呵

在这里出现 不就是好似小诗网的标准了?
发表于 2014-9-14 1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4-9-13 16:17
在这里出现 不就是好似小诗网的标准了?

在华夏微型诗论坛也有
发表于 2014-10-26 04:5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1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扫而光,明亮天,不曾见,心向贤,远山雾里,丹霞那一点
发表于 2014-12-23 14: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风采  顶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5 20:27 , Processed in 0.029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