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3|回复: 9

(摘)不可忽视的对联特点和规律(作者:肖德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5 18: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一:字数对等。一幅对联,有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即四言对四言,五言对五言,······其中五言联、七言联,实用频率最高。如:
          一岁春为首   百花梅占先 。又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实词对实词,(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即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叹词对叹词)。如:
          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西游记》第八回)此对联(后亦写作’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上、下联中相对应的‘海’与‘天’都是名词,‘阔’与‘空’都是形容词,(’空‘字在本联中意思是‘空阔’所以不是名词 是形容词),‘凭’与‘任’都是介词,‘鸟’与‘鱼’都是名词,‘跃’与‘飞’都是动词。
           有时在词性品对方面如要放宽一些(如形容词对动词,介词对动词之类)也应该遵循《联律通则》的规定,符合传统对仗规律。

     三:结构相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和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下联中的‘生意兴隆’与‘财源茂盛’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通四海’与‘达三江’
是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
          又如:创千秋伟业 开一代新风
          上、下联中’千秋伟业‘与’一代新风‘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而整个对联的结构,上下联则是动宾对动宾。
         讲究对联结构对应,可以分析上下联全句的结构,也可分析上下联对应词组的结构。由于对联受字数、句数、声韵律、对偶律等诸多方面约束,总要求’结构完全相同‘是很难做到的。说以,关于对’结构相应‘的要求,便有’结构大致相同‘之说,而不是必须相同。
         对联结构对应,允许出现叠字或是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对称一致,禁忌同位重字或异位重字不允许同字相对。如: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 古今无事不能联
这幅嵌字联中的’对‘、’联‘、’天‘、’地‘、’古‘、’今‘六字,看似都出现重复现象,其实是反复,上下联反复的特别对称、有规律,没有同位重字或异位重字之病语。

    四: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拍一致,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此对联上、下均为七个字,语意和语音节奏都是‘二、二、三’,即: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五: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平仄,即汉字字音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分为阴平(普通话声调的一声)和阳平(普通话声调中的二声);仄声是指普通话声调的三声和四声(普通话里没有入声,把旧四声部得一部分’入‘声字归入了平声其他部分分别归入上声和去声,术语上叫作’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对联创作,判别声调可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古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规制’(各自独立使用),同一联中新旧声不能混用。
       对联讲究平仄和谐,既要讲究平仄交替(指同一联内,处在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又须讲究平仄相对(指上联和下联相同位置且为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显得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构成语言的音乐美(如同律诗中间讲究对仗的颔、颈两联)。上下联各分句之美各节奏点的平仄交替,也应服从于最小的完整语义节奏更替;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反,尤其应保持语义节奏点中心词的平仄对立。
       对联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尾分明’。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音必须是平声,此谓‘仄顿平收’。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又如: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两幅对联在平仄相谐方面,堪为范例。其中从第二幅对联看,是‘二、二、二、一’结构,上联的‘是’、‘年’、’草‘(仄平仄)和下联的’然‘、’里‘、’花‘(平仄平),上下联各自平仄交替,上下联之间又平仄相反,完全符合’二、四、六分明‘的要求。上联中尾字’绿‘是仄声,下联尾字’红‘是平声,符合’仄顿平收‘的要求。
      对联讲究平仄相谐,仄顿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尽量避免尾三平。还禁忌仄孤或孤平。


      六: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如: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上下联中展示的内容,揭示的意义,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对联要求形对意联,禁忌同义相对,又称合掌(上下联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如:‘旭日’对‘朝阳 ’,’史册‘对‘汗青’就属于合掌。



       然而,对联由于字数的多少、语句的长短不拘一格(少则一、三、四、五字,多则十几字、数十字甚至成百上千字),句型模式不固定,结构、节奏灵活多样,因此若不区别具体情况,在任何一幅对联的对偶律和声调律上都套用格律诗(只是五言和七言而已)的格律,未必都能对号入座。须知,对联是文人文学,也是民间文学,是雅文学,也是俗文学。对于民间的对联爱好这来说,不宜将对联的格律强调的太死,最好区别情况,宽严有别,做到‘严而不死’  ‘宽而不滥’,那是允许的。事实上,对联的格律体系可分为‘律联’、‘通联’、‘散联’三类,其中律联是严格讲究入律的。通联次之,散联就不注意入律了。别说民间百姓,就是学界名家撰联,’若果真有了好句,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不以辞害意‘(《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讲的话)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无视对联的格律了,需要’宽严有别‘、‘宽严有格’ 平仄声律,相对于语词的对偶而言,当属第二位,‘对仗’对称‘是对联的最大特点,也是对联格律的底线,这一底线应该要守住。
     

              
   


发表于 2012-2-15 2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4-2 15: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亥子 发表于 2012-4-2 15:40
学习,顶起!
但我对平仄很愚钝,妹妹能否教教我

只要我能做到的 大哥尽管问
发表于 2012-4-2 16: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6-29 14: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学习。问好墨菊。
发表于 2013-1-5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要慢慢消化。
发表于 2013-9-19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是不是贴在门的右边?
发表于 2014-6-15 22: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一定得好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5 20:36 , Processed in 0.0343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