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6|回复: 25

五律 七律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谱式【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16: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墨菊 于 2012-1-10 14:27 编辑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共四联,四联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排律(每首十句以上,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试举两例。

   
例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 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   
        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诗: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   
         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律谱式可平可仄)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七律谱式(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的基本格律要求:
1每句末平声必须押韵。1第一字的平仄不拘,第二、四、六、七字的平仄不能改变。只一特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这一特例时,除第一字的仄可改为平外,其余六字的平仄不能再改变。3 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即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为仄(发生拗),则第五字必须由仄改为平(实施救),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拗救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在其它句式中第三字的平仄不拘。4第五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即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即后三字都是平声。在其它句式中第五字的平仄不拘。
(五律和七律)律诗的对仗要求:
1. 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 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天文类对地理类也行。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
五言绝句谱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绝句谱式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7 诗币 +120 收起 理由
郭门周 + 80 非常喜欢!
南极石 + 20
回望 + 20
凉菲 + 10 赞一个!
天上人间 + 9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9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0 15: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2-1-10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5: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1 22: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2-3-17 15: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能传这么好的帖子,今我们这些离退休干部受盖非浅啦!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9: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7 1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凉菲 于 2012-10-7 19:57 编辑

菊妹好才情
教姐绝句应
古韵实难懂
释教一本经
发表于 2012-10-7 1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1 1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5 13: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好东东!
发表于 2013-1-5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比在学校老师教的还要好多了!!!!!!问好姐姐!!!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望 发表于 2013-1-5 14:04
学习了,比在学校老师教的还要好多了!!!!!!问好姐姐!!!

弟弟喜欢学古韵,看看这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很有好处
发表于 2013-1-5 14: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菊 发表于 2013-1-5 14:22
弟弟喜欢学古韵,看看这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很有好处

嗯嗯,好的,
发表于 2013-1-5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谢谢分享,打算好好学习这方面知识了,我是严重欠缺啊,几乎是诗词文盲。
发表于 2013-1-14 20: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慢慢学,辛苦菊了!
发表于 2013-8-5 2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5 20:17 , Processed in 0.0502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