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7-17 06:19 编辑
这里以上杨正春朋友提供阅读的八首诗歌,均选自待出版的《给力的春天》的第一辑 飞檄集。不论是顾名思义还是深入诗歌的阅读,都使人感到首首均堪称是战斗的檄文,针对现实的丑恶,或大刀阔斧单刀直入,或婉转谐虐迂回包抄,笔力雄健奇伟如走雷霆。 这里又让人细品“诗匪”这个名字的个中况味。“匪”,从来都是朝廷上恶势力的反叛;“梁山”从来都是被逼上去的,就如中国革命史上的“红匪”,是帝官封三座大山压出来的背反产物。“匪”多杀富济贫伸张正义为民除害替天行道,“匪”多能舍生忘死敢于铤而走险另立山头,嫉恶如仇,与恶势力不共戴天!至于“诗”,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屈原被放逐,就注定了一些特别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出现的伟大豪迈独领风骚的诗家,多为“匪”,譬如毛泽东。原来“诗匪”这个有嫌不雅的称谓,内蕴诗人的使命担当,是一个很别致的高标独秀! 在前边与杨正春朋友互动过程中,杨正春谦虚地说他是搞数学的。我回说,海德格尔有一个关于诗美本体与诗美创造的深刻命题:“诗是存在的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大小。 在中国诗歌史上,“变的”是《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曲诗词、现代新诗。“不变的”,是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这个诗歌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正是杨正春这一组八首诗歌的主题!这就是“诗是存在的拓扑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意义体现。诗歌以拓扑变换的方式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这也是诗美创造的一个要妙。这样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自然奠定了其诗歌深刻凝重的基础,加上选材表达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活脱潇洒,也就使诗歌接近“大气”。写诗歌的人都应该知道,“大气”是诗歌的最高目标。“大气”是诗歌“凝重、深刻、潇洒”三位一体的结果。诗歌的“大气”就是人的大气。“大气”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诗歌的积累沉淀和结晶。能够写出“大气”的诗歌的人,就是大师!有鉴于此,“大气”这个词,还是不能轻易送人,我只感到了杨正春朋友诗歌的“大气”的苗头和趋向,并祝杨正春朋友再接再厉,努力不懈。 (事务繁忙,容慢慢读诗,慢慢谈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