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野鹤

[心得交流] 野鹤点评杨正春诗匪微诗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0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7-17 06:19 编辑

这里以上杨正春朋友提供阅读的八首诗歌,均选自待出版的《给力的春天》的第一辑 飞檄集。不论是顾名思义还是深入诗歌的阅读,都使人感到首首均堪称是战斗的檄文,针对现实的丑恶,或大刀阔斧单刀直入,或婉转谐虐迂回包抄,笔力雄健奇伟如走雷霆。

这里又让人细品“诗匪”这个名字的个中况味。“匪”,从来都是朝廷上恶势力的反叛;“梁山”从来都是被逼上去的,就如中国革命史上的“红匪”,是帝官封三座大山压出来的背反产物。“匪”多杀富济贫伸张正义为民除害替天行道,“匪”多能舍生忘死敢于铤而走险另立山头,嫉恶如仇,与恶势力不共戴天!至于“诗”,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屈原被放逐,就注定了一些特别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出现的伟大豪迈独领风骚的诗家,多为“匪”,譬如毛泽东。原来“诗匪”这个有嫌不雅的称谓,内蕴诗人的使命担当,是一个很别致的高标独秀!

在前边与杨正春朋友互动过程中,杨正春谦虚地说他是搞数学的。我回说,海德格尔有一个关于诗美本体与诗美创造的深刻命题:“诗是存在的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大小。

在中国诗歌史上,“变的”是《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曲诗词、现代新诗。“不变的”,是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这个诗歌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正是杨正春这一组八首诗歌的主题!这就是“诗是存在的拓扑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意义体现。诗歌以拓扑变换的方式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这也是诗美创造的一个要妙。这样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自然奠定了其诗歌深刻凝重的基础,加上选材表达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活脱潇洒,也就使诗歌接近“大气”。写诗歌的人都应该知道,“大气”是诗歌的最高目标。“大气”是诗歌“凝重、深刻、潇洒”三位一体的结果。诗歌的“大气”就是人的大气。“大气”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诗歌的积累沉淀和结晶。能够写出“大气”的诗歌的人,就是大师!有鉴于此,“大气”这个词,还是不能轻易送人,我只感到了杨正春朋友诗歌的“大气”的苗头和趋向,并祝杨正春朋友再接再厉,努力不懈。

(事务繁忙,容慢慢读诗,慢慢谈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9: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7-20 10:46 编辑

<<五月芭蕉>>(选自 第二辑  春色集)

拼命捞足春色
过往的风
无不折腰喊你:"大爷"


    诗歌特别是现代新诗,是抽象叙述与意象呈现的完美结合。微诗和小诗,由于行数字数的限制,就更要求在表面的抽象叙述中最大限度地密集意象,注重意象的协同作用,强化“二度意象艺术”,在意象的群体结构的整合中,生成和创造诗美:“意、象、情、言、韵”美。好的微诗和小诗,之所以诗美纯度高,就是因为在简洁的文字中,集中凝结着意象呈现艺术的技艺。

    “五月的芭蕉”“ 拼命捞足春色”。这里的“五月”是一个指示时间的数量词,在诗句中不具形象可感的意象性质,但它有暗示功能,具暗示效应:五月有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人们崇尚劳动,劳动者最光荣;崇尚劳动致富,不劳而获者最可耻!而劳动需要智慧能力和力量的付出,是创造才能的体现。诗歌中的“芭蕉”形象可感,“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读者在读“芭蕉”这个名词的时候,就不能停留在这个物体及其形象本身,而必须追寻其象征隐喻及暗示的意义,才能获得“意味儿”,体会其“意趣”,从而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审美满足。

    那么,“芭蕉”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是什么呢?

    王维有一幁很受推崇的名画,《雪中芭蕉图》。张彦远讥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也就是说王维简直“不识寒暑”,把冬天的“雪”和春夏的“芭蕉”硬拼画在一起,荒唐可笑。沈括反驳张彦远,对这幅画谈出了迥异的看法:“余家所藏摩詰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转引自《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陈允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83~195页)“雪中芭蕉”的“意”与“理”后来逐步明确。“芭蕉”喻人的“身不坚”“虚空之身”。这样孱弱的生命置身寒冬雪中,是表意“苦难人生”。王维是一位佛教信徒,画中自然寄托着“人身空虚”的佛教义学思想。“这种哲理寓意的实质,不论从认识论和人生观来说,都是体现出无常无我的宗教观念,它的思想倾向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

    杨正春“五月”的“芭蕉”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外秀内秽”“外强中干”,刚好和有创造才能的劳动者相对立的那些人的隐喻和象征。这些人“拼命”“捞足”的“春色”,就是一个字“钱”!“芭蕉”也就是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中的一些不择手段暴富的卑鄙龌鹾之徒!这样读来,诗歌的意蕴该有多么深刻厚重!叹为观止。

    诗歌的后两句:“过往的风 /无不折腰喊你:‘大爷’”。这里的“风”自然要理解到“世俗风气”;有钱就是“大爷”!取谐音形似:“椰”谐音“爷”;“芭蕉”形似浑身内外是宝的“椰树”。摧眉“折腰” 指愚钝麻木的百姓丧失是非善恶的良知,趋炎附势。诗歌在讥刺世态炎凉中表达着作者“怒其不争”的怨愤。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卡,好歹是发上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中芭蕉”,是画更是诗。没有“变形”便没有绘画儿艺术。同样,没有语言的非语法变形也就没有诗歌艺术。供写诗不想用“意象”更反对语言非语法组合变形的朋友借鉴。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9: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中芭蕉”,是画更是诗。没有“变形”便没有绘画儿艺术。同样,没有语言的非语法变形也就没有诗歌艺术。供写诗不想用“意象”更反对语言非语法组合变形的朋友借鉴。
发表于 2011-7-19 05: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卡,好歹是发上来了!
野鹤 发表于 2011-7-18 19:28



    好再咱人品都还不赖
不然真得被这破网拒之网外了
发表于 2011-7-19 05: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选自 第二辑  春色集)

拼命捞足春色
过往的风
无不折腰喊你:"大爷"


    诗歌特别是现代新诗 ...
野鹤 发表于 2011-7-18 19:25



这个评在博客里看到了
现在再看再复习
有好处没坏处滴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评在博客里看到了
现在再看再复习
有好处没坏处滴
漪澜 发表于 2011-7-19 05:39


O(∩_∩)O谢谢千年漪澜狐狸!!!远握!!!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再咱人品都还不赖
不然真得被这破网拒之网外了
漪澜 发表于 2011-7-19 05:38

今天网速挺好。但是不知怎么没有表情头像,只好做一回柳下惠O(∩_∩)O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7-20 20:46 编辑

【微诗鉴赏】<<油菜花儿开>>(选自杨正春《给力的春天》
第二辑
春色集)


春色一浪一浪波过来

考行人 验先人

柳下 不惠



为解读杨正春朋友的这一首三行,在百度“春色”的时候,图片都是——或其中都有“油菜花儿开”,这十足说明标题《油菜花儿开》就是“春天的景色”——“春色”的第一层意思。


诗歌写道:“春色一浪一浪波过来”。“波”,名词形容词做动词用,结合“一浪一浪”,这“春色”辽阔、汹涌、浩淼,气势尽收眼底。


诗歌的第二句:“考行人 验先人”。我们知道,“行人”是“现在时间”的人,“先人”是“过去时间”的人。二者放在一起是诗美时空建构下的“并构”。并构的作用,就是指代了不论何时(何地)何人的无源无归的人类社会历史。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写法在深化主题,表现人或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所起的的巨大作用。


仔细读第二句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用春天的景色“考行人”可以,“验先人”就是不可思议的了——过去的人怎么会看到眼下的“春色”呢?不可能也无法“验”。但是结合第三句“柳下 不惠”,联系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我们应该想到“春色”的又一个义项:喻女人娇艳的容颜。可是上下两层意思的“春天的景色”与“女人的娇艳”又完全是两码事。而且第三句“柳下 不惠”,名字断开空格和再空格后的“不惠”,都是在特别强调否定这个“惠”!这是为什么呢?!本来应该“惠”啊!这里这种用典基础上的矛盾写法,在诗歌的“论理”上就叫“佯谬(吊诡)”,这种手法表面上含糊其辞,但是最能拐弯抹角后一针见血,深入到事物或现象的根本。


我在解读杨正春诗集《给力的春天》的第一辑 春色集 中的 《五月芭蕉》中有这样一段话:“杨正春五月芭蕉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外秀内秽”“外强中干,刚好和有创造才能的劳动者相对立的那些人的隐喻和象征。这些人拼命”“捞足春色,就是一个字芭蕉也就是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中的一些不择手段暴富的卑鄙龌鹾之徒!”在这里,“春色”指的是“钱”。这样我们对“春色”发掘出三个相关的义项。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何以“不惠”?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这是史实。但是,我以为,柳下惠是圣人,“坐怀不乱”作为传统道德的卫道说教可以,然而古往今来男女情爱的事实会是这个样子吗?正如老子《道德经*十八章 大忠大义》所讲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人们越在嘴上挂满“真善美爱”,越正是在说明“假丑恶恨”在世俗中无可遏阻的恣肆横行!


作为商品和财富等价物的“钱”,之所以是个好东西,是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鬼”就是穷人。马克思也说:“自私”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浪一浪波过来”的财富的争夺和占有的历史。鲁迅说这个历史就是“吃人”!


油菜花儿,在“百花解语”中象征“幸福”。而种下油菜令油菜开花儿创造了自然的满园春色的人们,就一定会在社会的“春色”中获得他(她)们真正所要的“幸福”吗?!会“不会”“不惠”?!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鹤 于 2011-7-20 12:15 编辑

字典是解读不了诗歌的!就连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及后来人的理论也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一定要学习啊!不妨看看《易经》,64卦384爻,爻爻是诗。看看《周公解梦》,做梦似是作诗O(∩_∩)O哈哈~诗歌有自己的规律——创造诗美语言,那就是说诗语言一定不是现成的词典上的语言!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春朋友,野鹤喜无拘无束自在徜徉,一旦有任务压到身上,血压就上升。没想到你有这样高深,诗歌这样费解,暑气中解起来大汗!您来按个手印,“同意”暂时就点评这些
发表于 2011-7-20 12: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典是解读不了诗歌的!就连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及后来人的理论也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一定要学习啊!不 ...
野鹤 发表于 2011-7-20 12:14



    这个同意
发表于 2011-7-20 1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诗鉴赏】(选自杨正春《给力的春天》
第二辑
春色集)

春色一浪一浪波过来考行人 验先人柳下 惠 不 ...
野鹤 发表于 2011-7-20 12:05



    看来,我特别的爱仰视某某某
发表于 2011-7-20 1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野鹤

辛苦了!休整一下吧。诗匪毛线吊颈___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5:23 , Processed in 0.03109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