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18 0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对编号212参赛作品的公正性!, T! p6 F% H+ n3 ]# Y
# D( Y- c( A, E0 P; M212号参赛作品) d6 f0 b; G& |4 I( E' i
作者:杨兴昌+ z0 t) S1 o$ k5 O* {
- Y9 G% b, O, f8 `8 G212《黄果柑》
! o' N0 ]' y1 n- w
( k/ e7 Y$ o* s- `1 L# i6 N& u不全是黄果的酸
3 g! Q) z/ w' F* h( a: o+ W! i: M也不仅仅是柑的甜! j+ h4 q" ]) w$ K, @; `0 C
用五千年的黄2 {" p0 M, V: S1 U! M8 q* l) Q
诠释一种滋味/ R7 j* D, E+ o
那飘动岁月的惊喜7 O$ z1 [4 N6 s/ D- E, o$ h
一直朗朗上口
. |6 [6 A0 _1 r生生不息: O/ P4 n3 V! ]( Z9 R& b% F
/ {' g' h T" W, Z2 s* O- D: I诗友投票:共同10票。2 T2 b e: m5 A) @% f. x! Q3 F5 B
评委点评:2人:
% G8 I6 Q7 y2 B: i" e( b! E, H1、11、《黄果柑》:不全是黄果的酸/也不仅仅是柑的甜/用五千年的黄/诠释一种滋味/那飘动岁月的惊喜/一直朗朗上口/生生不息# N+ B" D2 L4 X2 J, N: W# R
寒山石【点评】“不全是黄果的酸/也不仅仅是柑的甜”,以“酸甜”作铺垫,一句“用五千年的黄/诠释一种滋味”,既是对“酸甜”,诸如苦难与奋斗、压迫与解放、屈辱与抗争、沉沦与崛起、寻觅与跨越等等的诠释,更把历史与现实、地域与民族凝为一体,提升了诗的品质和境界,使小诗的容量变得极为丰富,在更为阔达的背景上,展现出酸甜交织的历程和生生不息。由小及大,耐人品味。
+ p) [ G8 T1 D4 [1 f6 x" T; j9 f
2、蓉儿点评:整首诗大气,诗意强,尤其是一句“五千年的黄/诠释一种滋味”让整首诗提高了品位,将原本普通的黄果柑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正是这黄果柑让石棉人的月岁有了惊喜,有了生生不息的传承。3 N& [. s' J4 U
8 {6 a5 ~, h3 f. L0 ~此诗总分应该是60分。
$ N" o7 d' y6 q. g# A. ~$ q/ _; }0 K, }3 ~3 ]8 s8 q
请问:这样的诗,比之获奖的诗,分数并不少,为什么竟然佳作奖也未获得。
# i* a" Q+ `4 F8 g0 I1 ~一些获奖诗作并未得到评委点评,得分并未有此诗高,特此提出比赛公正性的质疑。
6 { Q7 z1 |. {2 o' w$ t请公布所有获奖作品得分用统计情况。
5 S/ K# W( E' E
8 k2 q+ w" J* H本人绝无敝帚自珍之意,只存实事求是之心。谨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