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1|回复: 4

[诗人专访] 《当代微型诗家之城市山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3 2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作者简介:解志忠,笔名:城市山林;江苏镇江人;性别:男;1968年6月出生。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分行,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在国家级、省市报刊发表论文、调研报告、诗歌、散文500余篇。从事微型诗创作5年,现已创作300余首,部分作品散见于《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诗萃》、《中国小诗》、《中国城乡金融报》、《金融时报》、《咸阳诗刊》、《诗中国》等报刊,现为《中国小诗》网络论坛超级版主、中国小诗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小诗》杂志副主编、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

个人诗观:不求新奇特,但求真善美



城市山林微型诗家作品选萃



◆同桌的你
你的笑洁白了一朵云
一块任性的橡皮
至今擦不去 那浅浅的体温



◆小芳
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
缠弯了 秋月
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



◆延安颂

宝塔山上一座伟岸

点亮一孔窑洞

也点燃 一个民族



◆铁道游击队

与火车赛跑

与时间赛跑

正义追着子弹 飞



◆南泥湾
种下汗水的咸
让贫瘠的日子 受孕
隆起 芬芳的微笑


◆泸定桥
故事已经锈蚀
根根铁索却坚硬着
勇士们的呐喊



◆人力三轮车
不愿多瞅那弓起的背影
一起一伏的汗珠
何时丰满家乡的月


◆秋风
携一缕泥香果香
扑面而来
吹皱一池明月


◆秋月
最是那双忧郁
款款直直的射来
洞穿一湖相思

◆秋实
枝丫托不住那颗甜蜜
风轻掠过鸟的翅膀 
梦开始 飞 翔


◆秋雨
淅沥的缠绵斜着身子扑来
淋醒了枝头的成熟
思念开始陆续坠落


◆蜻蜓

眼神被一波芭蕾的浪漫
电得笔直 水面响起一片
绿色的 掌声



◆  鹳雀楼

离云彩越来越近

击掌  闻历史的回声

与黄河共鸣



◆   关帝庙

嘶鸣早已脱缰而去

一腔忠义枕着刀锋

月光下  锃亮如初



◆ 堆雪人

垒起一米阳光

蝴蝶扑楞着粉红的翅膀

童年 扇出奶油色



◆ 致雪山

仰望山的冷峻 我是一片云

以初恋的速度

滑翔暗藏的绿色



◆ 白马寺

嘶鸣早已绝尘而去

唯有亘古不变的钟声

不时敲打 一树鸟鸣



◆ 龙门石窟

一尊尊寂寞封存得太久

纷纷打开天窗 

说 亮 话



◆ 乡村客车

故土颠簸着心跳

乡音爆炒

一碟槐花  香飘飘



◆粽子

五月的芦苇

只需两片轻轻重叠

就能长出  有棱有角的故事



◆龙舟

鼓声猛烈敲打水面

一曲天问如箭劲射

洞穿  一江相思



◆西津古渡

青石板斜偎着唐宋元明

再按一个轻轻的脚印 

就能踩响,抑扬顿挫的清



◆金山寺

香炉边,人群忽明忽灭

菩萨站起来,扑通

复又 跪下去



◆江南雨巷

青石板  倾听着悠扬

一朵行走五月的丁香

淋湿  一路紫色目光



◆天下第一泉

唐诗浸,宋词泡
文人骚客曾经搁浅的味道
汩汩泉眼 就是最好的注脚



◆《石头、剪刀、布》
石头
冰冷的外表,锁不住温热的心
切开厚厚的纹理,我读出
父亲  四季的剪影

剪刀
严冬里,母亲曾用它裁出春天
装扮  哥俩粉嘟嘟的童年
如今,我们裁剪  永远断不了的思念


五颜六色,裹不住
一颗风筝般的心,蓝天下
我风干成  一片故乡的云



◆ 红尘谣
隔屏的河床时深时浅
几枚动词跃跃欲试
网络   尾尾鲜活的表情



◆乌镇石桥
斑驳的时光
将一级级往事踩得乌亮
复又   流水般逃亡



◆  高跟鞋

窘迫的小巷挽不住轻盈
笃笃的敲击,清脆又透明
复活一颗为你而死的心



◆ 写给女儿十五岁生日


少女的心思很豆蔻
年华了一个个清纯的日子
生活越来   越阳光


青春豆长势茂盛
每天镜子都沉默不语
生怕看见嘟起的红唇


苗条的风快速行走
中年已经气喘吁吁,蓝天下
一声云的娇嗔、一声雨的叹息


下雪了,我的脖子又短了三分
马尾辫甩出优美的弧线
拥抱    六瓣形的春天

亚夫:如一部部小电影,把女儿刻画的神采飞动,却又不限于情景的描画和再现,涓涓流水,尽显于语法的鲜活浸润中。更难得的是,不浓于情,全境冷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立体美。
精华之



◆ 假山

池塘里与鱼群、水草为伍
日渐长高的伟岸与志得
被一支睡莲的呓语  刺破



◆ 梅雨季节

江南    荷叶般亭立
雨水浸泡过的蝉鸣
也能催生    枝枝丫丫的暧昧


城市山林微型诗歌作品点评专辑



1、《小芳》
文/城市山林

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
缠弯了秋月
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

黑金【赏析】:读到这首诗,耳边就会想起那首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河旁”。李春波将这首《小芳》,演绎的淋漓尽致,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我想城市山林的《小芳》可能就是出自这里,只不过是用微型诗来表达的。用微型诗就要用微型诗的表现手法——含蓄、形象。诗歌的标题点明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小芳》,显然,这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在诗中作者只字不提“小芳”和“姑娘”二字,一开头便用了“窥一斑以观全豹”的手法,只截取了女孩身上所特有的标志,“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是一个女孩。现在的城市生活中,许多女孩因为追求时尚,都不扎辫子了。可在二十年前,辫子可是辨别女孩美丑的重要标志。因为那时的女孩很少涂脂抹粉地化妆,都很本色,谁如果涂脂抹粉做发式,谁就会被人当成另类。一根辫子又粗又黑又长,说明拥有这跟辫子的女孩健康漂亮,即使长得不怎么样,也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姑娘结婚以后,大都不扎辫子了,而是留齐肩(或齐耳)短发。由此可知,这根“又粗又黑的辫子”正是代表了那个纯洁美丽漂亮善良的姑娘。这是借代这一修饰手法的成功运用。

    第二句“缠弯了秋月”。在这里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缠”字,用什么缠?用辫子,谁都知道辫子是软的,是能够缠绕的。因为前面用了借代,这个“缠”就有了“缠绕”、“牵缠”、“牵挂”、“思念”之意。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常常代表圆满,这是一种心愿和祝福。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残缺的月亮或是弯弯的月亮,因为月亮一个月只圆一次,还必须要在没有云没有雨的晚上才能看见。月亮的圆缺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无关,但长期的文化积淀,月亮的人格化魅力已深入人心。这里硬说那弯月亮是被“缠”弯的,可想而知,其牵缠思念的力道之重,非常人可比,这里又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如果是用“春月”、“夏月”、“冬月”,给人的感觉也不会有这么深的力道。为什么呢?人们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佳节正是中秋,而这只弯月也就是临近中秋的月亮,在这个时节,人们的思念牵挂之情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猛烈。

第三句“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也”在这里是加重语气,加重了后面紧跟的第二个“缠”字。这个“缠”可不是缠月了,而是“缠”人,前面的是奇托,是虚指,是铺垫,这里才是真“缠”,而且结果是“缠瘦了”人——“河边那个望月的人”。充分表达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这里必须提到的是,那个望月的人,也在“缠”,也在牵挂思念这位美丽的姑娘,不然他在河边做什么,那可是他们曾经约会的地方啊;不然他又望着被“缠”弯的月亮做什么,他也渴望能够得到圆满啊;不然他又怎么会被“缠瘦”,那是他放不下啊!
这首诗明线实写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暗线通过“瘦”、“河边”、“望月”三个点睛之词虚写出了望月人对姑娘的牵挂思念之情,一实一虚,交相辉映,且又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全诗非常精炼,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多一字则显得累赘,少一字则显得分量不足。而且有血有肉,丰满圆润,虽没有用韵,但因为用了诗的语言,读起来有节奏,韵味依然显得十足。2010.10.122、



《蜻蜓》

文/城市山林


眼神被一波芭蕾的浪漫
电得笔直 水面响起一片
绿色的 掌声


    赖杨刚:初看题目,还以为是咏物诗,不过就是一些因循传统,搞点托物言志的东东。浏览了内容,才被吓了一跳:此诗分明是神仙之作!虚实相间,通感灵妙,心境超然,语言鲜香。读了这样的文字,始知诗歌本身就是一曲精妙绝伦的芭蕾舞,唯美足以电倒一大批读者。

亚夫:这是一首赏图诗。一首好的赏图诗应该这样:心在画中,神在画外。譬如,崔颢的《黄鹤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无不心随神走,神随画游,人物天合,不拘不羁,荡然胸怀之大,廓然天地之宽,圆圆融融,自然之道也!

    孔夫子登泰山中途回转而“小天下”,杜少陵《望岳》而青云独步天下者,所惧者“鸿鹄之志”摄于泰山之雄伟也!所以,赏图诗类于“御制体”,“放浪形骸之外”则能得其神,高颂千秋伟业的阿谀奉承之作不过逢场作戏罢了。

“蜻蜓”这首诗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看似心中有画而实无画,无画又实有画,似有实无,似有似无,妙幻脱跳,自入化境。通篇意识流动,直觉纯淡,通感暗合神韵,处处机巧而不见斧痕,一腾一挪之间,尽是话(画)外之音。

    不见婷婷荷舞(画中实有),而芭蕾芭蕾的红舞鞋已旋转的妙曼无度(画中实无);羽翼舒展(眼中有),情窦初开(画中无),水袖一甩(心中有),最是触电最深、最痛、最痒的光景(神中有,你有我也有)。听呢!水面上已自响起,一片,一片,绿色的掌声。

    所谓“图文并茂”,相映成趣也!

    2011-10-6



3、《延安颂》等一组
文/城市山林

宝塔山上一座伟岸
点亮一孔窑洞
也点燃 一个民族

《董存瑞》

快!给我一个支点
托起一颗红色的信念
我能!粉碎一片黑暗
《黄继光》
绿的软 一旦
恋上 红的硬
血液也能铜墙铁壁

《皖南事变》

茂林的枪声倒下
一片沉寂 血染的风采
年年拷打 军人的良心


《地道战》
挖深些!再挖深一些
让黄色的腰杆和红色的枪杆
直――起来


《铁道游击队》
与火车赛跑
与时间赛跑
正义追着子弹 飞


诗妖赖杨刚点评:红诗,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抒情诗,写出来很容易,好写得妙,很难。因为稍不留意,就会流于喊口号和刷标语,让读者觉得假大空。这组诗歌的特点一是语言干净利落;二是语质刚劲;三是手法独特;四是情与象二合一。


   

4、《假山》

文/城市山林

池塘里与鱼群、水草为伍
日渐长高的伟岸与志得

被一支睡莲的呓语  刺破
===============
雕梦轩——澄莲伊梦浅评:
假山这个诗题很好,很新颖,而且有个“假”字,适合构造双关。
阅读诗文,我猜想有以下寓意,如有不妥请见谅。
假山不知道山外有山,每天俯视着鱼群和水草,渐生出自满的情绪
终于有一天,没想到被睡莲在梦中所说的一句话刺激了
这才开始自醒,其实自己根本没有长高,自己是假山自己凭空生出来的这么多自满骄傲的情绪,是多么的可笑啊。诗歌深刻地告诫人们,要适时自醒,要谦虚不要自满。
非常好的寓意。有教育人警醒人的价值。
诗中有多处双关。长高,既是身高上的,又是心理上的。
睡莲对应呓语,呼应有趣。刺破既是形态上的,又是意理上的。

当然,诗的前两句的表达似乎还不太理想
二三行之间的隔一空行,也似乎值得商榷。

或有更多别样精彩。

学习。问候山林兄!



5、《写给女儿十五岁生日的诗》

文/城市山林


少女的心思很豆蔻
年华了一个个清纯的日子
生活越来   越阳光



青春豆长势茂盛
每天镜子都沉默不语
生怕看见嘟起的红唇


苗条的风快速行走
中年已经气喘吁吁,蓝天下
一声云的娇嗔、一声雨的叹息


下雪了,我的脖子又短了三分
马尾辫甩出优美的弧线
拥抱    六瓣形的春天

亚夫:如一部部小电影,把女儿刻画的神采飞动,却又不限于情景的描画和再现,涓涓流水,尽显于语法的鲜活浸润中。更难得的是,不浓于情,全境冷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立体美。
精华之





6、《红尘谣》
文/城市山林
唇齿间烙下的誓言
已化作柴米油盐
烹调可口可乐的每一天

    马时遇点评:从爱情变成亲情,时间是淡化剂,曾经的“誓言”就算是“烙下”牢不可破,也会随着日子“化作柴米油盐”,爱情一旦退潮,正如我们说的“左手摸着右手的感觉”,还是要老老实实过日子。这里的“烹调”是全诗的诗眼,如做菜,这时“烹调”就要讲究技巧,“每一天”可否做到“可口可乐”呢?是维系夫妻关系的关键所在。做好一时容易,难的是一辈子,这“红尘谣”足够夫妻以一生的时间去参详的。这首诗意旨鲜明,发人深省。

    山海精点评:所谓红尘,就是饮食男女为大欲而奔波其间的世界,就是孟子所讲的“食色性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皆为利往”,就是张爱玲跌落红尘的一生错爱,因此,红尘谣应该切近饮食食色名利等人之大欲这个主题,表现人生的种种,也许是谣字的误导,摇醒了大家的怀乡病和浪漫情调,所以热闹地浅唱低吟了一回。从整组诗来讲,以山林兄的《红尘谣》和卢利斯的《红尘谣·爱情》比较切题,当然最切题的还要算山林兄的。

    山林兄的这首红尘谣一如他的名字一样具有反讽的味 道,按说,一个烙字够有分量的,就像纣王用的炮烙之刑一样,受刑的人应该终生难忘,所以最后揭竿而起。这个唇齿有双层功能,一是吃,主要是肉体性的需求,如诗中的柴米油盐与可口可乐;一是说,主要是精神性的需求,如诗中的誓言。精神与肉体永远处于敌对矛盾的状态,和谐安宁的时间很少,这正是人烦躁痛苦的根源。在这场永无休止的争斗中,精神永远处于劣势,败多胜少,向贝多芬、海明威那样打不败的精神巨人很少。所以,誓言即使烙在唇齿间,也只能无奈地变成柴米油盐,变成可口可乐。柴米油盐和可可口可乐两个意象撷取得非常好,传统与现代,很有历史感,但无论古今,其结局都是一样的。而且可口可乐一语双关,除了指向一种现代生活外,还暗指沉溺于一种身体的狂欢中,不可自拔。烹调一词用得极妙,是谁为我们烹调了这么一种生活?值得深思。
这篇文字是受群讨论的启发,在作者的阐发和其他诗友的评点的激发下写出来,感觉颇好,喜欢这种真诚的交流。另外,凡我评析的,都是我喜欢的;凡不喜欢的,一律不评。因此,我的诗评都是讲好话的,欢迎持不同诗观者进行批评,以拓展在下的视野,丰富诗见,共同提高。



7、《五月,母爱的天空》
文/城市山林
挣脱!一如风筝般的果敢
白云之上,再也闻不到
那一声 温润贴心的呼唤



【飞雪兔赏析】: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这首诗起句不凡,就是妙用动词“挣脱”,准确、生动、形象的呈现了一个儿女们长大后,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而离开妈妈情景。“一如风筝般的果敢”运用比喻手法再次将画面感增强。“再也闻不到 那一声 温润贴心的呼唤”在情感描写上来了个转折,又给读者再现了一个动人的场面:当儿女们高兴的离开母亲的怀抱后,突然伤感起来,想到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听不到那贴心的呼唤。想到了在家时母亲无微不至的感怀,想到这些更是心酸,整首诗字字入心。最后,还是用动词“呼唤”结束,升华主题。

山风:同样是母爱的天空,却已是阴阳相隔的遗憾,“温润贴心的呼唤”是对母亲最好的惦念。诗人借 “白云”、“风筝”写天空,紧贴主题,丝丝入扣,至情至理。
    蛰伏的寒冬:山林老师这首诗作,初读起来有隐隐酸楚的感觉,“挣脱!一如风筝般的果敢”个感是那根牵扯的线有把持不住的味道,“白云之上,再也闻不到
那一声 温润贴心的呼唤”渐行渐远的关注已痛失,那种深深的爱意让人痛彻,不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只感觉浓浓的情感跃然纸上。
    黄叶飘飞:再多的情感,在灾难时刻也得放下。母亲的情感,总是令人一辈子温暖、纠结的。而母亲的离去,说走就走了。留下什么呢?除了思念还是思念。而那生活的天空,再也听不到那一句句熟悉、甜甜的令人无法忘怀的亲切呼唤了。此诗,贴切的表达,抒发了人生亲情,在面临病灾时刻,真的好无奈。
    卢利斯:没有母爱的天空,子女就像风筝断了线,到处飘荡,没法着陆,这种感觉既无奈又难受!多想再听听母亲的呼唤,多想再看看母亲的容颜,可是,再也不能了!


发表于 2014-6-14 06: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山林老师精采,瘦兄辛苦啦!
发表于 2014-6-17 2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遇辛苦了,问好。
发表于 2014-6-19 0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5 22: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山林 发表于 2014-6-17 21:28
时遇辛苦了,问好。

城市有山林
穷乡当志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1:34 , Processed in 0.0285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