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1|回复: 24

[每月诗评] 诗魔与诗妖之间的枪棒对话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16: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从广义上说意象》答:赖杨刚之—没有意象,诗还是诗吗
    从广义上说,没有意象的诗是不存在的。象,因意而立;意,因象而存。若并蒂而开,心结却只有一个。对,正是这一个“心结”促动了诗歌本初的心缘。那么,无论缘起还是缘灭,诗者(包括诗歌本身)无不陷入万事万物的包融之中,不能自拔,不可游离,从而融汇为意象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果,然后,婆娑摇曳成一棵生命之树。
      像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写作口号:体验生活!我们既然在这世上生存一日,便昼夜不息、一刻不停地体验着、感受着、纠结着,就算噩梦也无法逃脱生活的感染,何况灵魂寄居的一副沉重躯壳?当然,我们可以以死亡去抗争,但更多的时候是拯救;也许,我们可以以信仰去引领,但更多的时候是茫然。或者,还有意志和逃避,还有艺术和幻想,纷繁多变的想法只是使原有的生活愈加诡谲、陌生、空洞,却模棱了生活本身的面目。
      从狭隘的意义上讲,我们通常所谓的“意象说”,更接近于“意境说”。譬如,王摩诘之于韩退之,前者意象幽润,誉为诗中有画,意中有禅;后者虽“文起八代之衰”,却用笔枯涩,历来有“诘屈聱牙”之说。究其渊源,情趣与理趣之别也!诗关情则心花齐放,“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它引发的是人类本性的共鸣;诗关理则不能天马行空,“上穷碧落下黄泉”,不然,“两处茫茫皆不见”,它必然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状态,关注的是看似那些走通了却又走错的路,是看似清醒了却又身陷重围后的迷惘和无助,关注的是否要重设天堂、再设地狱,是美善丑恶的理性化重塑。所以,前者多以“意”发情,后者多以“象”说话,一言蔽之,情理尽在意象之中也!
      2011-9-21亚夫草就于矮檐诗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9 收起 理由
亥子 -12 赞一个!
城市山林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1 16: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慌慌张张看了几遍,因为急着赶诗赛点评,不能静心讨论.勿怪!
等空了,细细理论.
先抛出几个问题:
1物象与意象之区别?
2中国的诗歌传统重意境,也就是重意象的构成,这种美学观念难道就不可以颠覆吗?
3我就在尝试无意象之表达方式,其前景可观否?如果处理得不好,诗歌就会沦于记叙文\口号\标语之一路货乎?
发表于 2011-9-21 17: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7:19 编辑 <br /><br />坐板凳,坐板凳
再坐板凳

Ж彩 ЖЖ乐ЖЖ
发表于 2011-9-21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7:20 编辑 <br /><br />[quote]从广义上说,没有意象的诗是不存在的。象,因意而立;意,因象而存。若并蒂而开,心结却只有一个。对,正是 ...
    我也是这么认为!诗歌还是有意象的!不过亚夫老师讲得有点深,需慢慢研讨清楚才行

亅彩 亅亅乐亅亅
发表于 2011-9-21 17: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7:20 编辑 <br /><br />先补习,有点深了

±彩 ±±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答诗妖--物象与意象之区别?之物象
物象是事物原始、客观的呈现,是上帝布列星辰、酝酿生命、是比着他老人家的模样胡乱造人之前的一派混沌。那时候,我们的肋骨还没有被取出来,也没有女人的唠叨,生命之树长青,河水清冽,天高地厚,我们还辨不清方向,还没有从善恶的界限上转过身来,更没有决定要不要行走、何时行走、向何地行走以及行走之后的“开始”。
2011-9-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8: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答诗妖--物象与意象之区别?之意象
意象的产生大概在人类走出伊甸园之后,是失去天堂、走出埃及,奔走在流亡之路上的产物。那时候,万物已经各从其类,只是还没有一个通用而安分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在迷失不前的路上做下记号,于是有了泰山之泰,有了恒山之恒,有了东海、南海和北海。像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起个“阿猫、阿狗”的名字,这名字便相伴我们终生,直到终老。事情就这样定了。我们爱上了这山、这水,爱上了在山山水水之间抒放我们的情怀,寄托我们的梦想,化却我们心魂间日益肮脏的尘埃。后来,我们感觉“天人合一”了,便责无旁贷地做了天地间的主人,为了和平随意杀伐,为了艺术随意取舍。或许这就是意象的由来,它帮我们把美从丑恶中分离出来,像在偌大的粮仓里分开红豆和绿豆,一直到我们眼花缭乱,一直到我们偎依在粮仓旁生生饿死。事情还没有结束,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那些形而上的茫茫空际,它还衍生更多的煌煌产物,为我们指点迷津、为我们戴上枷锁。是啊,当意象委身于感情的驱使,驱使意象的只能是妖化的感情!
小妖你说呢?
2011-9-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答诗妖--物象与意象之区别?之区别
打个比方说吧。当苹果从枝头上坠落之前,苹果和苹果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象,即:苹果树。苹果坠落伊始,苹果树的原初物象也随之改变,变成两个不同的物象,一个是少了一颗苹果的苹果树(残缺的物象),一个是坠落中的苹果(新生的物象),而此刻它们之间的纽带联系已经断裂,假如你想让这种断裂的物象言归于好、破镜重圆,只有依赖意象的维系。万幸(也可能是不幸),它砸在了正在果园里散步的牛顿的头上。牛顿没有用意象说话,他显得呆头呆脑,最终,他认准了大地,认准了是大地的引力迫使苹果坠落,并因此构建为一个看似颠扑不灭的定理(而所有的科学哪一个又不是意象思维的成果呢)。
假如那颗无限坠落又唯恐避之不及的苹果不幸砸在了一个艺术家的头上,譬如,砸在了梵高的头上?砸在了赖皮头上呢?梵高会不会捂着独一无二的耳朵去抚摸受伤的天空,并在广袤而空虚的时空中描画出一把悬天之剑?而赖皮在抱头鼠窜之际会发现天空的脑袋比他肿得更大,一个个肿胞像山峦一样罗列着,看不见的血正血流成河、汪洋成海。梵高包括赖皮,他们在苹果落地的刹那间已忘却了苹果,忘却了物象本身的存在。同时,物象在急剧转变中也完全忽略了他们,而被转变本身所转变着,一而再再而三,万变不息,归于无极。
没有永恒的物象,也没有不朽的意象,它们永远在相互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角色。当物象赋予了感情色彩时,物象就是悲喜交加的意象;当意象改弦更张为科学或哲学的门下客时,意象又还原为一脸冷漠的物象。所不同者,它的渗透过程如“水中盐、花中蜜”,我们被腌成了咸鱼干,压成了夹心饼而兀自不觉罢了。
2011-9-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慌慌张张看了几遍,因为急着赶诗赛点评,不能静心讨论.勿怪!
等空了,细细理论.
先抛出几个问题:
1 ...
赖杨刚 发表于 2011-9-21 16:35


最近我也有一些新想法,只是有点古怪,对你的课题,我会抽时间一一作答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板凳,坐板凳
再坐板凳
漪澜 发表于 2011-9-21 17:02


坐了三条板凳都不说话,是该打屁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这么认为!诗歌还是有意象的!不过亚夫老师讲得有点深,需慢慢研讨清楚才行
华魂风 发表于 2011-9-21 17:12


呵呵,这只是交流,没有依据,也不必当真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补习,有点深了
紫塞长风 发表于 2011-9-21 17:26


问好紫塞长风,就当梦语,不求甚解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始则道亡
环形山 发表于 2011-9-21 18:19


问好环形山诗友,亚夫愚钝,实在不知此言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下来,好好学习!谢谢老师!
晴天愿 发表于 2011-9-21 20:49


呵呵,千万别当真
发表于 2011-9-22 1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7:20 编辑 <br /><br />来学习。
问好蔡老师。

F彩 FF乐FF
发表于 2011-9-22 18: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7:20 编辑 <br /><br />我想:意、象、意象应该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г彩 гг乐гг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问好蔡老师。
半半 发表于 2011-9-22 18:55


半仙光临,蓬荜生辉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9: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意、象、意象应该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喻舜文 发表于 2011-9-22 18:59


是啊,先有物,而后有象,是为物象;之后人类介入,因情而生意,因意而幻象,谓之意象。所以,无论是物象还是意象,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客体,只是前者归于自然,后者属于人类。
问好舜文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2、答诗妖--中国的诗歌传统重意境,也就是重意象的构成,这种美学观念难道就不可以颠覆吗?
    我想,在回答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务必要搞清楚,问题的关键不是颠覆,而是颠覆后的重建。在所有的颠覆或颠覆的企图达成之前,所有的颠覆只是一种继承和发扬过程中的尝试。比如,你想把一枚在桌面上滚来滚去的生鸡蛋稳住并让它站起来,打破了不行,用手托着当然也不算数,起用道具更不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的严峻性。也许,你可以背着人偷偷把它煮熟了,让这坏蛋一屁股蹲下去站得倒是实在,可将来孵不出小鸡老母鸡们还是要叽叽咯咯地骂人啊!而全县的鸡鸭鹅狗猫也会嘲笑你,往你身上泼脏水,向领导打你的小报告,满街满巷喊你赖皮赖皮的小名,让你做噩梦都颠三倒四,出门找不着腿。
    我们都不是万人敌,在征战杀伐中争取多立些功名,尽管“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但多提几颗脑袋去见大王,大王的龙颜大约还是大悦的。
    享受颠覆的过程,在我看来,比颠覆本身更美好。
    2011-9-22
发表于 2011-9-23 0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因人而产生,物象则是自然之物。赞同亚夫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6:17 , Processed in 0.0396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