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回复: 1

读落云听雨的诗《我用心中的火焰把你喊出(外二首)》(2011-08-15 08:41: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2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0:34 编辑 <br /><br />《我用心中的火焰把你喊出》
     
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彼此相忘
我站在秋天的山岗  站成一面镜像
我要把镜中的人儿喊出
施以粉黛  悬插旗帜
以雨水的舞姿蹚过经年风景
一任手掌拍红脉络
身体在星云流变中抽回自己
用沉默的斧头劈开暗夜里的点点寒星
做着幻想的是一些瑟缩的风
一点点陷入沉思  以云的姿态坐立
用意料不到的安静  写下一纸禅语
许下愿望时  岁月正逐渐沸腾为江海
我的眼睛为你铺满红色经幡
痛疼来临时  我会和你一起接受
命运的蛊惑  和你一起游走
来世的漫长  我将自己焚之以火
只为将你喊出  我们炽烈的情感
横亘于苍茫大地
遮住夕阳  血样流淌

《爱我的人们不会走远》
我们都小如尘埃
墙壁斑驳的色彩若隐若现
钟上的指针  和一些细碎的真实的情感起伏
在生活的低处如蚕吞食桑叶
你一双疲惫的眼睛  张开忧郁的火苗
要把一些伤痛统统烧干
曾在无数夜晚不休不眠
连同那些在灵魂里安营扎寨的情感
在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
总有一些爱不断抓着我
在天堂 在人间的路口召唤我
打碎死亡的利器  生尤为艰难
千山险阻等我一一翻越
她不在这里  就在那里啊
把悲伤化为云朵  让我心生翅膀飞起来

《江河断流多年之前》
那时的半壁江山  在季节之外唱歌谣
可以用来书写的鱼翔浅底
远游于时间的波涛
风动涟漪  吹开颜色斑斓的潮
栽种一朵朵浪花  奔流入海
舒展自身舞蹈
承载人们无数的悲悯祈祷
有人举剑试问  河流无语
它暗暗感叹世间大千
连绵轻愁拂不过烟波浩渺
一江幽梦 终抵不过蒹葭白头而老
万盏星辰跌碎  没有谁能够捡拾往昔
月落乌啼  有人夜半披衣
他要把一腔怨嗔运到对岸去
然而若干年前  他发现无舟可乘
河流断臂  没有目的地  残骸横尸于野
青草和河床化为风沙之刀
一次次割裂他失血的心壁

   这一组三首诗歌,表面看来是情诗。经过仔细辨读,我觉得诗歌是以情歌的方式回望一段历史,缅怀一代伟人,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情思,用“火焰”的热烈和“江海”的澎湃激情,赞颂一位东方巨人,表达对伟人的无限爱戴和敬仰。中国诗歌史上,以情诗的方式拟爱类事,以小爱拟大爱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李商隐是这方面公认的能手。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难道他真是为寻求美女而漂流远地周游不息么?显然不是。还有:“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第三句也是说美女香闺难于接近。“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显然是取譬人间小爱,呼唤世间大爱!一如本组诗歌第三首中的“一江幽梦 终抵不过蒹葭白头而老”中的“蒹葭”,都知道“自古写相思,莫过于《蒹葭》”,但是《蒹葭》,表面上看来是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男人在不断的追逐女人的行踪,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实际上有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子在诗里,“伊人”暗示的是国君,追求者是大臣,大臣希望得到国君的重用而不断的追逐,表示自己的忠心和热忱。本组三首诗歌也非常朦胧和扑朔,如何理解都是可以的,但要究其深层的含义的话,应该还是表现人民和已去但并还不甚远的伟大领袖的关系的吧。
《我用心中的火焰把你喊出》
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彼此相忘——————有什么能让我忘记你的吗?!没有!
我站在秋天的山岗  站成一面镜像———我站在萧瑟的秋天的高处翘首盼望着你的出现
我要把镜中的人儿喊出————————我想象你是那镜中如花的美人儿啊!
施以粉黛  悬插旗帜—————————我要把你装扮的分外妖娆,“悬插旗帜”!
以雨水的舞姿蹚过经年风景
一任手掌拍红脉络
身体在星云流变中抽回自己
   
    诗歌是文学中特殊的文本。每个写手又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本建构。在这首诗歌中,文本带有特殊意义的“语符”把我们带入了具特定历史记忆的“语境”,引领着读者向诗歌的更深层的意蕴向度去开掘。给美人“悬插旗帜”做什么?“旗帜”是领头作为或者革命的形象标示。现在,我们“假设”诗歌中要喊出的“你”,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那么第一首诗歌中接下来的几句,就无论如何无法再去用“——”后的方式勉强做解了。因为“以雨水的舞姿蹚过经年风景/一任手掌拍红脉络/身体在星云流变中抽回自己”这几句诗歌中的任意意象和词语都在时间和空间上浑溶于中国历史的那段伟大悲壮的历程,令现实和历史难分难解了,而且蕴寓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意义包孕。
    一首的第二节开始回忆。“用沉默的斧头劈开暗夜里的点点寒星/做着幻想的是一些瑟缩的风”。 来看看这里的“斧头”是什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 1927.09 )但是“幻想”终归落空,成为历史“瑟缩的风”。所以诗歌继续写道:“一点点陷入沉思  以云的姿态坐立/用意料不到的安静  写下一纸禅语,”这里的“禅语”,意味的是“空”,但是,伟岸的精神是会永垂不朽的,它会以前仆后继的方式跨越时空跨越生死去彰显!所以,“许下愿望时  岁月正逐渐沸腾为江海”。
    请看一首的第三节。“我的眼睛为你铺满红色经幡”。是的,你永远的走了。但是我们要以红色的“旗帜”做“经幡”为你招魂,做你的追随者。“痛疼来临时  我会和你一起接受/命运的蛊惑  和你一起游走/来世的漫长  我将自己焚之以火/只为将你喊出  我们炽烈的情感/横亘于苍茫大地/遮住夕阳  血样流淌”,一任“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  娄山关》毛泽东 1935.02)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追问经诵中涅槃而永生!

《爱我的人们不会走远》
    在上边的一首《我用心中的火焰把你喊出》,随着“我的眼睛为你铺满红色经幡”,我们知道,“你”已经离开了我们,已经走了。但是作者坚信,“你”“不会走远”!因为“你”及“你”的——“人们”是爱我们的就不会离开我们,而要和我们人民永远在一起。一场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艰苦卓绝被寄予厚望,因而连同她的领袖都被神化了。然而当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列宁振臂高喊可以通过打破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建立强大的苏维埃,提前进入社会主义时,谁都没有料到——人是不会吃“大锅饭”的;社会注定要贫富分化;社会和人生的苦难是根深蒂固的!在强大的客观规律面前,“我们都小如尘埃”!这个强大的客观规律不是别的,就是后来被心理学家所证实的由“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所规定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貌似越摆布越糟糕的社会历史现实!
我们都小如尘埃——————————————我们都太渺小啊
墙壁斑驳的色彩若隐若现——————————我们的努力都被记录在史册上
钟上的指针和一些细碎的真实的情感起伏———时间也见证着那些事件及情感的历程
在生活的低处如蚕吞食桑叶—————————我们忙碌在卑微和痛苦中
你一双疲惫的眼睛张开忧郁的火苗——————忧伤激发我们奋起
要把一些伤痛统统烧干———————————想摆脱掉苦难
曾在无数夜晚不休不眠———————————我们曾处心积虑
连同那些在灵魂里安营扎寨的情感——————做着从精神灵魂到现实的变革和革命
在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我现在也要走了
总有一些爱  不断抓着我——————————但是我无法割舍和忘记你们给予我的爱
在天堂在人间的路口召唤我—————————那些爱是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
打碎死亡的利器生尤为艰难—————————但是,只要活着就还是要忍受苦难
千山险阻等我一一翻越———————————千难万险无所惧吗?
她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啊———————————是“你(她)”无边的爱
把悲伤化为云朵让我心生翅膀飞起来—————激励我化悲痛为力量,要鼓起生的勇气, 终不成坐以待毙吧?
    这首诗歌在颂扬英雄,表达对伟人的爱戴之情时,遵循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开明的指导原则和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内置“爱”这个精神情感为最高内蕴,这就规避了许许多多来自史实及理性评判的不必要的麻烦。伟大理想的落空不是某个个人的责任。伟人对历史的贡献关键在于其实践及作为的意义对人类历史的贡献。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的蓝图应该也是一份对中国人民的“爱”。当时人们拿来东西方发达国家的指标做比照,似乎也信心十足过。现在怎么样?

   一次地震海啸及核次级灾害,靖国神社那些死魂灵你怎么参拜(2011年8月15日,就是前天,日本两院议员参拜),日本也还是要一蹶不振的颓靡下去。周前英国首相卡梅伦想请求美国警察局帮助处理伦敦街头暴力,遭到本国警察局的反对,原因是美国警察习惯以暴抗暴,会不如英国警察想象的和平民“对话”的方式有效些。对话中,一个“暴徒”说:我只是在商店拿了孩子明天急需的饼干;另一位说:感觉政府一点都不关心我们。同一天的新闻报道:美国人6成银行储蓄不足千元!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并不是和它的人民的富裕和安康成正比例的,其间是一个开放的夹角,人类不会有真正所谓的幸福,关键是古往今来都有谁在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对穷苦大众的关爱!我们爱戴毛泽东,就如诗歌的第三首中间的一节所写的:他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作为“承载人们无数的悲悯祈祷/有人举剑试问  河流无语”。“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  昆仑》毛泽东    1935.10)

《江河断流多年之前》
    释伽牟尼为救黎民于水火普渡众生,放弃了王位,菩提树下顿悟。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背叛了富庶的家庭,从小就深谋远虑立壮志刻苦学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1925)

   诗歌第三首写道:“那时的半壁江山  在季节之外唱歌谣/可以用来书写的鱼翔浅底”。时值两次世界大战血洗全球,毛泽东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投身革命,带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劳苦大众,汇入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波澜壮阔的世界革命的滚滚洪流。所以诗歌继续写到,“远游于时间的波涛/风动涟漪  吹开颜色斑斓的潮/栽种一朵朵浪花  奔流入海/舒展自身舞蹈”,而一展风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八年抗战十年内战,腥风血雨,挫折无数,“她暗暗感叹世间大千/连绵轻愁拂不过烟波浩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1935.10 )

    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经过合作社互助组、三年自然灾害、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大跃进,毛泽东发现人们并不买“铁饭碗”“大锅饭”这些个金光大道的幸福帐!闭关的锁国远不如西方发达,甚至自己也要节衣缩食,和老百姓一起尝试吃糠咽菜以示悲悯,力展大爱襟怀。这个时候内部又危机四伏,她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两个刚刚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贪官,并喊出“搞社会主义,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于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爆发了。毛泽东还不无志得意满而且斩钉截铁地说:“每隔七八年就要搞一次!”应该说,这样的“阶级斗争”确实是“扩大化”了,赶尽杀绝了!是因为毛泽东之前从来就没有人知道“人的动物属性”带来的“自私自利”的本质品性问题,是不可能用赶尽杀绝的办法解决得了的!所以只好“妥协”,妥协的结果是大家浑水摸鱼,但总是怎么看也不知道从根本上到底怎么办才好啊?!混不下去了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还是要全世界的当前的这个惨不忍睹的局面:全世界经济崩溃的背景下,一方面是美国和欧盟对弱国的狂轰乱炸,一方面是恐怖主义的嚣张肆虐。这不也都是赶尽杀绝吗?所以毛泽东的“错误”真真正正是“伟人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甚至不算什么错误。假如现在有一个人不怕天下大乱(水至清无鱼,人至清无徒),将全中国的贪官污吏在一个晚上统通赶尽杀绝,那他还一定是人民心中的伟人!
    毛泽东少年时期就曾想到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面对死亡,一切人都是平等的,这是造物的公平,造物的特别极致。不能想象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现在还都活着。诗歌写道,“一江幽梦终抵不过蒹葭白头而老/万盏星辰跌碎  没有谁能够捡拾往昔”。梦想注定落空了,一切都成为过往。美国名记者斯诺会见采访晚年毛泽东,老人家说:我没什么伟大的啊,我也没有改变过什么,如果坚持说有所改变的话,那也就是北京的几个郊区。“月落乌啼  有人夜半披衣/他要把一腔怨嗔运到对岸去/然而若干年前  他发现无舟可乘!”其实就是若干年后,历史也仍然在转角处,不还是“河流断臂  没有目的地  残骸横尸于野”吗?我个人无限爱戴这位世纪伟人,假如老人家能起死回生,我会义无反顾,高举起她的旗帜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读着这样的诗歌,眼望着“青草和河床化为风沙之刀/一次次割裂他失血的心壁”,我的心同样隐隐做痛。
    借了落云听雨的诗歌,起劲浇灌起了个人的心中块垒。见仁或见智自然是不得而知,更顾不及懒婆娘的裹脚是短是长是臭是香了。

`.彩 `.`.乐`.`.
发表于 2011-8-24 15: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诗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23:50 , Processed in 0.0266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