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回复: 19

[每月诗评] 我这样来理解这首诗歌----《左耳丢了》布衣郎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0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1 编辑 <br /><br />《左耳丢了》
文∕布衣郎子
十二只狗跑起来
十二只羊跑起来
一只耳朵丢在声音里
这首诗歌是小诗与中微两边都有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两边我都作了回复。
小诗这里的回复大家都看到过,就不再多说。中微那里的回复请大家看看,我觉得倒蛮有意思的
“故乡不可留的
狗与羊是结伴的两个物种。因为你的个人背景,这两个结伴的朋友是可以明白其所要表达的东西的
而丢了左耳,我们这有句话说是“左耳进,右耳出”,你远离故乡,家乡的声音自然很难在现实中听到,当然电话除外
我这样说,可以吧 ”-----漪澜
  “写诗前写诗后,作者是不会去计较狗与羊,是什么关系。管它是伙伴还是敌人。只是那一瞬间在作者的意识流里,这些东西是他最深的印象。
左耳还是右耳?并没有左耳进右耳出的意思。
诗不是说明文。成诗后也远不是说明文能解释得了的。”-----布衣
这是一来一往,当时我用的是手机,而手机确实是不方便,不能发图片,那会儿我想发一个调皮的鬼脸。而更要命的是,那边是无法对某个帖子单独做回复,所以看到之后我的状态就是一再的沉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有话要说。
忘记我是跟谁说的,也忘记是什么时间说过的话了,我说“写是一种冲动”,写出来的是潜意识里的东西。“读是需要一种冷静”,写出来的词语在诗歌里不能被当作词语的。它们另有独特的含义。
而这些就连我自己也无从考证,我这人从来不特意地去记下什么。
一首诗一经写出之后就不是自己的了,放在公众的地方就要看看公众是怎么理解的了。
我是这“公众”当中的一员,我以粗浅理解这首诗歌。
先说诗题,《左耳丢了》,这句话因为在暗中给人设定一个疑问(这个或许说不是作者的原意),而迫使我将眼光放在诗歌内容里。
第一句不明所以,第二句仍然不明所以。但是到第三句“丢在声音里”,让我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只是我却不敢太确定自己,所以我的第一时间的评论留言这样写
“是在回忆吗
声音一经发出就成过去
狗和羊的跑,或许是在说童年的玩伴,也或许是说曾在某时同行的人吧
??? ”
之后,在回复里他明确了这个是一首乡愁诗。也表明他自己就是当年放羊的牧童。
得到这个讯息,再来看这首诗歌就不难理解了。
“写是一种冲动”,写出来的是潜意识里的东西。
他也说所写出来的“是那一瞬间在作者的意识流里”“最深的印象”。
把耳朵丢在声音里,丢在回忆里,他在想家,想他的童年。而最有记忆的是童年山坡上吃草的羊群与闲不住地跑来跑去的狗狗,这时候你会因为想象,衍生出一幅在脑海里出现的画面----青山碧草,白白的羊群,跟着或许是一条黄色的或是黑色的大狗,这些在你眼前交叠着出现。这些画面是很温馨的,很让人动情的。
你可能要说,作者的文中交代是十二只羊十二只狗,怎么到你这里全变了呢?
呵呵,其实他只是在强化一种效果。并不是说真正的就是十二只羊或者狗在跑。
十二与十二是组成了一个排比的句式。两个十二只与两个跑起来又形成了重复的修辞。
十二与狗、羊在一起,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十二生肖,继而会惹人去想年度轮回,所以就有了日日天天的思念。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十二只狗跑起来/十二只羊跑起来”这里重复所带出来的效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念是不间断的。
说到这里,又嫌罗嗦了,开始我在回复里说“ 故乡不可留的”,是因为他的最初版本最末一句是“一只耳朵丢失在故乡的声音里”。故乡,这个词虽然有导向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给人的联想,所以我才会说故乡不可留。而我们这里这句有意思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其实是妈妈常数落我们没记性的一句话。现在年岁大了数落少了,但是这句我常想着。
我这样子粗浅的理解,可以吗
可以也好,不可以也罢,这些都是我脑子里想着的。是在读过这首诗歌之后想着的。就这样吧。

┻彩 ┻┻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1 编辑 <br /><br />我的其他帖子暂不回复了
得出门开工干活去了
见谅吧,朋友们
{:5_129:}

ǜ彩 ǜǜ乐ǜǜ
发表于 2011-7-22 08: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
我只看不说
因为它是纯诗
发表于 2011-7-22 0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1 编辑 <br /><br />这评评得深入透彻,赞!

ゐ彩 ゐゐ乐ゐゐ
发表于 2011-7-22 0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1 编辑 <br /><br />这首诗,很难猜!不过我欣赏姐姐的赏析。

丬彩 丬丬乐丬丬
发表于 2011-7-22 0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2 编辑 <br /><br />学习好诗好评,祝福老师们!

发表于 2011-7-22 09: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2 编辑 <br /><br />向榜样学习!

﹕彩 ﹕﹕乐﹕﹕
发表于 2011-7-22 1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2 编辑 <br /><br />学习中

扌彩 扌扌乐扌扌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2: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2 编辑 <br /><br />花拳绣腿三脚猫的功夫也算不上的
让大家见笑了
{:5_129:}

ㄟ彩 ㄟㄟ乐ㄟㄟ
发表于 2011-7-25 07: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刚 于 2015-4-25 18:12 编辑 <br /><br />深谢漪澜诗友.,你是个真正爱诗的人。是个值得布衣学习的人。
不像布衣郎子我
学习写作诗歌三年稍多了,却把大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影电视小说娱乐中,弄得戴副600度的深度眼镜。只有在每天十二个小时的上班时间的疲劳中不想上班的的时候才会想起诗歌。愧啊。
小诗论坛会因你为你而精彩。
为了这种有益的交流。迟点我自撰几句关于这首诗的衷情上来,以互动

㈦彩 ㈦㈦乐㈦㈦
发表于 2011-7-25 0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蛮不错的理解,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漪澜诗友.,你是个真正爱诗的人。是个值得布衣学习的人。
不像布衣郎子我
学习写作诗歌三年稍多了,却 ...
布衣郎子 发表于 2011-7-25 07:32



    之所以喜欢这里不喜欢其它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群喜欢交流的人们
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交流,但是那种相互之间的吹捧,是我不喜欢的

“为了这种有益的交流。迟点我自撰几句关于这首诗的衷情上来,以互动”

期待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蛮不错的理解,学习了
秋榴莲 发表于 2011-7-25 08:00



    谢谢在此处流连
发表于 2011-7-25 1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漪澜

《由一首诗及其评说开去》
文∕布衣郎子

先说诗吧。
诗是什么?这一直是个让大家纠结的问题。好诗是什么?这更是一个让文学界众说纷纭的话茬。大家都说不清楚的东西,我当然不敢说知道,不敢说说得清楚。撰写此文,主要是被漪澜诗友的热情所打动。
但我想一篇文字,倘若用散文的方式没办法完成的时候,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没办法解读的时候。我想它就是诗了。
有人说诗要有音韵美。所以没有平仄,没有韵脚,没有节奏的统统都不是诗。有人说诗需要的是感情,贵在以情动人。所以没有深情的文字也不能算诗。也有人说,诗是写给读者共鸣的,所以读者读不懂的也不能算诗或好诗。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诗和好诗是什么的问题。    关于音韵美,让我想起了歌和舞。不知道诗、歌和舞这三门艺术是不是同源。我不是专家学者不想乱说。但三者有着很多内在的联系是我所能肯定的。同时三者又最终很有区别,这也是我敢言的。这里,我要表述的是,艺术当各有侧重。而关于现代诗的音韵美问题,我想不妨持一个相对宽容的态度。你一定要它,可以。但是你不能强求别人也把它当宝。你不要它,也可以。但你也同样不能强求别人和你一起抛弃它。我想这应该是作为一个渺小的艺术具体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应学会的态度吧。
现在来说诗的感情。我想说这话的人讲的大概是在说抒情诗吧。所以它应该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除了抒情诗之外,应还有叙事诗、哲理诗等其他诗类的存在。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事事总关乎情。但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除了有情之外,应还在于会思考。思考,在其他学科那里,当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与归纳。而诗人大脑里的思考或会更多偏爱于一种理想,从而跳出了生活逻辑的真实,甚至于表现为丰盈的想象活动。所以,其实感情也只是诗的素材之一。它不是也不应该是诗的目的。而诗人也好,其他艺术创作者也好,他当不仅仅是一个煽情者。能让人落泪是成功的,但能让人含泪而不落则是伟大的,不朽的。
关于第三种读者论。其实是一个雅与俗的问题。前一阵子和诗人亚夫先生聊起。他说:“这是一个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逻辑”。我以为然。雅与俗,当属志趣问题。一个人身上必不会同时共存低调与高调,清高与媚俗两种性格秉性。诗是一种很奇特的文体样式。有人喜欢朗诵,有人喜欢摇头晃脑地吟咏,也有人喜欢泡上一杯茶,再默读。不同的阅读方式当所得也不同。不同的阅读方式所需要的选择也当不同。至于阅读的动机,有人是想学习诗的创作,有人是探索诗里的风云奥妙,有人是想清心静气、陶冶情操,也有人只是在高速运转的生活中匆匆太匆匆的一种娱乐方式。不同的心态,读之前的选择与读之后的结果也不同。勿庸隐言,其实写诗者与阅读者自身的文学修养与学识也自有高低。这是也形成不同观点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也是一个关于诗歌的晦涩、含蓄和直白的问题。之于晦涩,大抵有三种原因,一是诗创作者的做作。二是创作者与再创作者之间学识、修养和喜好之间的偏好和差距。三是对一种艺术手法的误解。提起朦胧诗,大家都必不陌生。也常将它与晦涩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词典里解释朦胧一词:一是,看不清楚,模糊。二是月光不明。“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当少有人怀疑。朦胧当也就是一种距离了。而诗作为一门艺术,也必可以适用这个法则。也不是什么事都必整个明明白白。唯物论告诉我们,它是相对的。我常对一些诗友说起,马克思主义好多的我也整不懂,但它应还是好东西吧。
这个读者论,其实还是一个关于诗歌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问题。社会功能观照下的诗,拉着它要靠近读者,要尽可能地在读者那里实现它的价值。而艺术功能观照下的诗,则可能没多少闲功夫去猜读者的感受。关于诗在这两种功能中的方向,我这里不想定论,也不是我一介布衣能干得了的大事,且留给学院派的方家们吧。但作为一个诗的创作者和阅读者,我想双向选择是可能的方式。诗选择它的感冒读者,读者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各得其所,也不错。
最后补充一点。那就是动机问题。即创造与再创造的动机。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所有的路都走不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诗。(这句话也是和亚夫先生聊天时说起的。不过不清楚他是原创,还是原创别有其人,所以就先不加引号。)这里的路与走不通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所有的文体形式都被创作者放弃。二是指诗人精神层面的呼吸状态纠结到不容乐观。第三种创作动机则是指一种在名与利的欲望催情下的创作冲动。诗是不是诗,是不是好诗,动机也很关键。至于再创作的动机,其实上文也提过。这里就从略了。
现在来说诗评。
一首诗的创作无非两个问题,即写什么和怎么写。所以诗评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评的重头戏。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写什么不是指作品的内容题材,而是指创作者隐含在作品中的意识、冲动与诉求。粗糙点说就是主题问题。
诗评的目的与价值大抵有二。一是引导,二是分享。
引导分两个层次,一是引导阅读者,二是引导创作者。前者只要完成主旨的把握以及创作者所采用的技巧、手法以及诗的构架就差不多完了。后者则难得多,相对需要专业性。它不但要完成前者的分析,而且它偏爱于那种新鲜的技法和呈现手法的追求,并试图完成最终的定义。他们是发现者,也正因为他们这种先知性的发现让诗得以加快繁荣。引导创作者的第二种形式是批判。对于存在瑕疵的诗,他们热心、中肯地指出作品的败笔与硬伤。以引起创作者的重视。
分享式的评论要多得多。读到一首好诗,自以为切到读者的脉搏,觉得自己有了作品的共鸣。也或是发现了一些好的表现手法,觉得兴奋,不吐不快,要和其他读者分享。这样的诗评总是娓娓道来,多以美文的形式出现,也较受人欢迎。
因为诗评的动机和目的不同,评者的喜好不同,也为此产生了不同的诗评风格。这里我不由想起了小学学古诗。小学时语文老师对古诗的讲解,大抵也是一种诗评。它基本上是逐字逐句式的解说方式。当然跳出那个特定的背景,那种方式是不足取的。说到此,发现我在上文中其实已经把诗评的风格包含着说出来了,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这里我只想补充一点。评和诗之间,也需要保留一定的距离,不能作近身肉搏。缠得太紧会让一首诗窒息。那样就舍本逐末了。
现在来看看引发这篇文章的诗。

《左耳丢了》
文∕布衣郎子

十二只狗跑起来
十二只羊跑起来

一只耳朵丢在声音里

有人很直接地问我,为什么是左耳不是右耳。也有人揣度说是源于“左耳进,右耳出”那句俗语。作为原诗创作者,我这里就和盘托出我的初衷吧。
“左耳”中左与右的选择是一个偶然而非必然的问题。取“左耳”入标题,一是加深读者印象,引发一种究底的冲动。打开艺术的局面。二,诗的主题是写一种对童年时光的思念,作为诗隐含的抒情主体“作者”,他毕竟不再是童年,甚于已身不在故乡。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全变了,他处在一种身不由已的江湖中。他有对过往的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缅怀,同时也清醒自己没办法回到过去。甚于这种抽象的回忆也不能全身心投入。若结婚了,有小孩的吵闹,有妻子的压力,有柴米油盐的烦恼。若是工作了,有工作的压力,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一切都在牵制着作为抒情主体的他。他确乎分身两半,一半在理想的幻想里,一半在现实的羁绊里;一半在过去愉快经历里游离,一半在现实的烦恼里清醒。这就是一双耳朵只出现一只的原因了。第三,标题“左耳丢了”,还在于还给语言以空间,让语言本身理想化、艺术化和诗化。
“十二只”,是大家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有人也很直接地问我:“为什么是十二只?”我想这个问题是绝对有的。如若我改成十三只或七只八只,我想还是会有人质问为什么是十三只或七只八只。这里,我也选择“坦白从宽”的“老实交待”吧。
十二,这个数字有虚有实,虚只它并不是用来确定刚好有十二只羊十二只狗。没那么巧的事,诗也不在于数数。它只是一个概数,只意在说明不只一只,有一群。它有时间上的表述。一年分十二月,一天之中白天黑夜大概也各为十二个小时,而历法中的生肖数也为十二。这是它身上隐含的实意。所以在诗境中,也自当不只狗与羊两种生肖,只是作者刚好选择了它们而已。
十二的第三个意志是表达一种宿命。为什么这样子说,上文其实也经提及了。这里也就不再啰嗦。
现在来说第三行。
耳朵为什么丢在声音里?此诗写的是一种回忆的状态。一切物象皆存在于想象之中。羊啊狗啊,是回忆也是幻象。而这些幻想存在的方式是一种高速运动。在作者的意识流里,羊啊狗啊,蝉啊,鸟啊,树啊,山啊,全在跑着。在这种运动中,当自然会产生一样东西,声音。这些声音也当不会很斯文安静,它带有强烈的冲击性,足以淹没一切。所以才会有“一只耳朵丢在声音里”的夸张。为了造成文本的断裂,并赋予这种断裂合理性,加了个空行。空行也就成了前后的关节了。
另外,我想提起的是,微型诗因其形式精微,用语讲求经济。所以用词尽量不重复,但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却反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也许这首诗在处理上稍嫌生硬了些。但我喜欢它。所以厚着脸自己作评。以算是和认真交流的诗友们的一种互动。


写于2011年7月25日,浙江义乌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漪澜

《由一首诗及其评说开去》
文∕布衣郎子

先说诗吧。
诗是什么?这一直是个让大家纠结的 ...
布衣郎子 发表于 2011-7-25 12:26



    当重复以修辞的方式出现的时候,诗歌会有平常语言达不到的一种效果,或增强音乐性,或者是一种感情的递增,或者其他,这些一般懂得运用修辞的人们都知道的。但即便是当作修辞方法,也要视情况而定,不是每一首诗都适用的
发表于 2011-7-27 0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漪澜


    {:4_99:}
发表于 2011-7-27 14: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我读了几遍,从诗意读,我的理解和漪澜大致一样。

把耳朵丢在声音里,丢在回忆里,他在想家,想他的童年。而最有记忆的是童年山坡上吃草的羊群与闲不住地跑来跑去的狗狗,这时候你会因为想象,衍生出一幅在脑海里出现的画面----青山碧草,白白的羊群,跟着或许是一条黄色的或是黑色的大狗,这些在你眼前交叠着出现。这些画面是很温馨的,很让人动情的。

而布衣的创作初衷是:
诗的主题是写一种对童年时光的思念,作为诗隐含的抒情主体“作者”,他毕竟不再是童年,甚于已身不在故乡。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全变了,他处在一种身不由已的江湖中。他有对过往的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缅怀,同时也清醒自己没办法回到过去。甚于这种抽象的回忆也不能全身心投入。若结婚了,有小孩的吵闹,有妻子的压力,有柴米油盐的烦恼。若是工作了,有工作的压力,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一切都在牵制着作为抒情主体的他。他确乎分身两半,一半在理想的幻想里,一半在现实的羁绊里;一半在过去愉快经历里游离,一半在现实的烦恼里清醒。这就是一双耳朵只出现一只的原因了。

并且布衣又说
标题:左耳丢了,“左耳”中左与右的选择是一个偶然而非必然的问题。取“左耳”入标题,一是加深读者印象,引发一种究底的冲动。打开艺术的局面。
第三,标题“左耳丢了”,还在于还给语言以空间,让语言本身理想化、艺术化和诗化。

在这里,请恕海蓝直言,

海蓝觉得诗其实是一种感受的完全投入,如果太注意读者,语法,反而适得其反,不仅有让人猜谜之悬,也落入比说明书更不坦然的境遇中。
这首诗其实也是一种感受,诗意蛮好的,回味空间也足,就是题目,跳出尾句,反而更明白也更壮阔些,如《住在城市的中央》或《城市的中央》等等。。。。更能表达诗人的心情,也不会让读者聚中脑汁在生肖、数字、左耳右耳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1: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海蓝


    海蓝觉得诗其实是一种感受的完全投入,如果太注意读者,语法,反而适得其反,不仅有让人猜谜之悬,也落入比说明书更不坦然的境遇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5:54 , Processed in 0.0338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