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小诗网|微型诗|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写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诗歌|诗歌

 找回密码
 加入小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0|回复: 21

《镇雄现象之杨正春――草根式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没有登录或注册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小诗

x
本帖最后由 布衣郎子 于 2011-7-7 11:49 编辑

《镇雄现象之杨正春――草根式现实主义》
文∕布衣郎子

镇雄,在哪里?天知地知,镇雄人知。外人恐怕不甚知道。但大家却知道杨正春,知道诗匪,知道诗匪杨正春的诗。而我知道,这匪就是镇雄人。
布衣也是镇雄人,所以知道镇雄的故事。常对人说起,自己家住滇东北,滇东北鸡鸣三省。其实自己明白得很,那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地方。长期处于三不管的边缘地带,地方势力割据严重。嘉靖五年(1526),政府援引“大雄”古名,改名镇雄军民府,意为镇压或者镇慑镇住地方恶势力的意思。镇雄一名,由此而来。

所以出个诗匪,一点也不奇怪。
诗匪的确匪。别人都要雅,所以诗仙诗圣,再不济也名诗鬼,独他敢蓬头垢面地拎着三行诗跳出来。或是幽久的匪历史在他骨子里积淀了太多的匪气,或是巍峨的乌峰山给他撑直了腰杆,也或是赤水源给了他气势。他一身匪气地踏上了草根式现实主义之路。

《诗 匪》
      
——写在卷首

    碉楼里放浪形骸 肉大块酒大碗
    为砸开诗小小的芳心
    我准备了一长城的砖

“碉楼里放浪形骸 肉大块酒大碗”,活脱脱一副土匪情状。碉楼、大碗、酒肉,是最贴切的形象。“放浪形骸”则是直接的陈述。在这里,形象的丰盈和直述的大胆热烈,使那一个“匪”字匪得淋漓尽致。
而接下来的行为就更是非土匪莫属了。看,他居然准备了一长城砖去砸诗小小的芳心。若说匪也温柔,那么这种粗犷的方式,无疑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这首诗的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是,形象思维的活用。诗第二行,一个“砸”字让诗顿时生动起来。而这个不温柔的动作受用者,竟是小小的芳心。这无疑比第一、三行的形象更加有思维空间,也更加生动可感。
提起他的匪气,我们无妨再来看一首。

《拿大顶》

    亮出脚底板上的鸡眼
    请太阳大夫诊断
    现实  发没发炎

这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人生宗教式的大命题。贵族得了痔疮而羞于出口,独他敢亮出脚底板说事。为何,与诗人生活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不无相关。由此诗,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就是一个大碗吃饭,大碗喝酒,大声说话的镇雄汉子。
也许他永远也学不会“轻轻地挥一挥衣袖”的潇洒,也学不会“把哪一句宋词惹哭”的婉约。但他却漾溢着黄土地的性情。所以他提笔写下:

《正是春天》

    在充满爱心的田野上
    谁还怀疑
    一粒种子不就是一枚小太阳

从这本《给力春天》来看,他的诗走的是一条草根式的现实主义。
说他是草根,不是指诗人的出身,而是因为他诗作里的三个特征。
其一、他走的是群众路线。

《位 子》

    莫上宠狗的人家做客
    若不得不去
    小心噢 千万别落座狗位

世间有很多位子。有的是龙位,只有九五之尊的孤寡之人坐得。别人坐了要诛九族;有的是官位,只有能打官腔的人坐得,唱秦腔唱黄梅戏的,说乡下话的,一律也碰不得;有的虽不是龙位不是官位,但它是高位,也是寻常人所坐不得的。你若想坐,可以,你得先学会十八般武艺,你得会摸爬滚打外加坑蒙拐骗。
此诗标题《位子》,但断不会是龙位。因为民国以来,龙早也死翘翘了。民间常有“狗官”之说,所以应是官位。诗人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发言的。也许诗人不是出身寻常百姓,但在他的诗里,却常栖身民家的屋顶。

《心土上的村庄》

    总被前来调研的风
    白刀子进
    金刀子出

世间也有很多风,官僚之风,吹捧之风,下乡之风……
这里是调研之风。这风就是从高处而来,要下乡去。去调研,本是好事,殊不知却来了个鬼子进村。“白刀子进∕金刀子出”,三分假意,七分恐怖。
值得一说的还有诗标题,布衣常说标题就是一首诗。对于三行诗,标题常常就是诗的最动人处。要解全诗,标题也如一把多情的钥匙。《心土上的村庄》,那份浓浓的人文情怀,读着就让人心生感动。
其二、他的诗常有乡村的底色。

《铁公鸡竞选》

    毕竟,我还有锈屑掉下
    不像不锈钢书记一昧通吃
    乡亲们!让我连任吧

尽管民主由来已久,但农村干部的竞选还是近些年的事。这本没什么,小老百姓嘛,当然排最后。但戏剧化的是这姗姗来迟的春风也是浮躁的,绿不了这田间地头。倒演了一出出啼笑皆非的好戏。
    铁公鸡已是一毛不拔,却自称道还有锈屑掉下,还比不锈钢书记慷慨善良得多。讽喻的力度因诙谐而更是张力十足。那份不要脸的厚和直言不讳的大胆,不禁让我们为农村人的民运担忧。

《村庄的炊烟》

    一支乡情劲道十足
    犬吠 蛙鼓
    呛倒月光万亩

如说前一首是一首讽喻诗,忧患甚多。那么这一首却是极言乡村的和谐。斜阳西下,炊烟四起。脚步声里,犬声稀疏,平添几分亲切;蛙声起,月华万亩,又几多静谧。难怪啊,乡情劲道十足。
其三,他的写作基本上是反阳春白雪的雅文化写作,是反贵族化和传统传化的写作方式。在前面的几个诗例里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然这里只是说基本,不能说全部。就如上面例举的《村庄的炊烟》就含有传统的因素。毕竟几千年的诗传统在诗人心底有着深厚的积淀。这主要体现在本诗的第二、三行上。而第一行则在不知不觉间混合上了他现代草根的格调。而其他的诸如:

《雪婆婆问伞大爷》

    媳妇 儿女 他二舅 他三姨妈......
    还有孙子 孙子他老丈人......
    你都能 罩全吗

在这类诗里就基本上找不到雅文学或传统文学的影子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现实主义。
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贯穿着中国的诗发展。
首先,它体现在直接选材于现实生活。前面例举的《铁公鸡竞选》《心土上的村庄》分别选取了农村选举制度和农村官下乡捞好处的现实题材。其意自然而真,其情自然可感。
其次,它体现在敢于揭露生活现象的本质。

《观书法家表演》

    靠手腕吃饭
    真怕有官
    玩 举一反三

诗借书法家靠手腕吃饭这一现象,由此及彼,揭露时下的为官者玩手腕,坑人民坑社会的事实。这份睿智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真功夫。而这样的诗在他的《给力春天》里占有相当比重。
其三,还表现在他再现生活的坚持。在很多诗人选择世外桃源的浪漫和理想世界的幻想时,他选择了再现生活。

《长城是这样建成的》

    每当错过一个姑娘
    我就放块砖在山坡上......
    长城 啊 真长

即便是写爱情,诗人也没有停留在情书上的浪漫,或童话式的幻想。而是执着地,一砖一砖地垒。这才是现实的真实。
总之,在他的诗里,他放弃了艺术的自我陶醉而着眼于诗的社会属性和现实性。他以草根的方式走一条通往人民现实生活的路。而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延伸在那块叫镇雄的土地上。
所以我美其名曰:镇雄现象之杨正春。



写于2011年7月4日,义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冰竹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5 1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你的这篇,我那个都不好意思面世了

太棒了!顶
发表于 2011-7-5 19: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你的这篇,我那个都不好意思面世了

太棒了!顶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2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你的这篇,我那个都不好意思面世了

太棒了!顶
漪澜 发表于 2011-7-5 19:58



    咋这样子说呢,我的美丽姐姐!
发表于 2011-7-5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才子,偶崇拜你~~~
发表于 2011-7-5 2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评才配杨兄的诗嘛~~给力~~{:4_99:}
发表于 2011-7-6 1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也匪气,学习镇雄现象之杨正春!
发表于 2011-7-6 14: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评真棒,让我重新对诗匪诗歌有了深一步理解并喜欢!真是评家高手!{:4_99:}
发表于 2011-7-6 15: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顾问不是白给的,赞一个!
发表于 2011-7-6 15: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镇雄现象之杨正春。

{:4_91:}
发表于 2011-7-6 17: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布衣兄的诗评,下午好!
发表于 2011-7-6 2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酱油,再默默看
发表于 2011-7-7 1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布衣郎子

整篇写得极有特色,暇疵惟"所以常年土匪横行,当地人俗称群雄并起。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对其进行镇压,故美名之镇雄。"一句有望文生义之嫌,
发表于 2011-7-7 1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时名屈流大雄甸。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为南广县,属犍为郡。东汉建安十九年(214)改置南昌县,属朱提郡。三国蜀汉延熙元年(238)置南广郡,属益州。西晋建武元年(304),废南广郡,属益州朱提郡南秦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朱提郡。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开皇三年(583)改设协州,属南宁州总管府,不久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协州,属剑南道戎州。唐南诏国为芒布部,属拓东节度。宋为潼川府路芒布部,熙宁七年(1074)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司。 元至元十年(1273)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下辖益良州、强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芒部路属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芒部卫,相继改为芒部府,隶云南布政司,同年徙治纳冲南七里。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芒部军民府,同年撤并强州、益良州。成化年间,芒部军民府徙治纳冲。正德十六年(1521)置白水江簸酬长官司,属芒部军民府。嘉靖五年(1526),援引“大雄”古名,改称镇雄军民府;升却佐寨置怀德长官司,升母响寨置威信长官司,升夷良寨置归化长官司,升却落角置安静长官司,均属镇雄军民府。万历三十七年(1609),镇雄军民府改称镇雄府。

清初袭明制,称镇雄土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3月,改土归流,为镇雄府,划归云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降为散州往属于乌蒙府。雍正八年(1730)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清雍正九年(1731)始建县城。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升为镇雄直隶州,属迤东道,彝良州同驻彝良,州判驻威信。

民国2年(1913)改州为县,分置彝良县,镇雄县属滇中道。民国6年(1917),镇雄县析设威信行政区。民国18年(1929),裁滇中道,镇雄县直属省。民国31年(1942),镇雄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镇雄县解放后,属昭通专区。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镇雄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镇雄县属昭通市。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杨正春


    关于镇雄的由来,布衣是听得初中时一位历史老师说的。自己并未查过典籍。刚去网上查了一下,好像有不少关于这两个字的传说

但得以证实的是,布衣的确错了。
谢谢杨兄的提醒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1: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杨正春


    长期处于三不管的边缘地带,地方势力割据严重。嘉靖五年(1526),政府援引“大雄”古名,改名镇雄军民府,意为镇压或者镇慑镇住地方恶势力的意思。镇雄一名,由此而来。

这样如何
发表于 2011-7-7 12: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布衣郎子
应该可以
发表于 2011-7-7 1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镇雄地名由来的传说很多,但有一种传说不知大家听到过没有?如果没听过,听在下娓娓道来与大家分享。
    古时,有一地方,叫“曲牛大雄殿”山高水远,民风淳补,居民大多土著民族.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七擒孟获的故事里,孟获的公国就包括此地。明代以前,这“曲牛大雄殿”的名称就这样叫着。官是地方官,由彝族首领统治管辖。元末明初,朱元章派官兵进驻,由于少数民族性格使然,加之文化差异,官兵前脚走,地方治安随即混乱,中央政府的指令遂为一纸空文。明政权于是进行改革,改土官制度为流官制度,俗称“改土归流”
    其时,地方有一霸,姓朱,虽为女流,却强悍无比,心黑手毒,人称“朱母老虎”纠集地方武装和朝庭作对。明政权及地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朝庭遂派大军镇压。为了压制地方恶势力,遂将“曲牛大雄殿”改名为“镇雄”意为镇压或者镇慑镇住地方恶势力的意思。如今,县委招待所前的那条街还叫{老虎坝}
    因此,我常感叹这名称的影响。和朋友们交流时,常叹道:如果把镇雄这名改了多好啊!镇雄这名太让人压抑了。。。。。。(摘自荒漠之源<<话说镇雄>>)
发表于 2011-7-7 13: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欣赏
发表于 2011-7-13 10: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尖对麦芒,土炮对鸟枪,绝配的诗与评。
问好二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小诗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小诗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诗网 ( 沪ICP备2020038021号-1  

GMT+8, 2025-5-6 06:25 , Processed in 0.0430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